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42章 衮衮诸公,所谓何事

第42章 衮衮诸公,所谓何事

听闻杜衍那之言后,几位重臣面色各异,文彦博目光沉凝,缓缓颌首,宋庠若有所思,庞籍微微蹙眉,似在权衡,高若讷则捻须垂目。-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

空气仿佛凝滞一般。

重臣一般不得私下集会,而今日杜衍夫人寿辰,趁此时机聚一聚官家也不会说什么。

就在这片沉抑的静默之中,暖阁厚重的锦帘被轻轻掀起一角。

杜府一位青衣小帽、进退有度的执事轻步而入,径首趋前至杜衍身侧,恭谨躬身,压低声音,语速清晰而稳定地快速禀报了几句。

座中重臣皆是阅世深广之人,眼光何等敏锐,立刻便知此非寻常仆役禀事,目光霎时都落在了杜衍身上。

只见杜衍原本凝重的神色先是微露一丝讶异,随即露出思索神色,继而双目之中精光迸发,那是一种久经风浪的老臣面对新奇构想时特有的锐利。

他侧耳细听,忍不住抬眼,目光扫向水榭暖阁的方向。

“哦?束水攻沙?”杜衍的声音不高,却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打破了方才关于西北的沉重氛围。

他将这西个字重复了一遍,字字清晰有力:“利用水势自身冲力,以之攻其淤沙?”

那小厮垂首应是,简要复述了徐修的核心论点,束窄河道以增水流之速,借湍流之力挟沙而去,辅以内外堤防双轨并用,束水堤专司攻沙,遥堤御洪分汛,以求刚柔相济。两堤之间还可再建堤坝以分蓄漫流而出的洪水。

杜衍听完,沉吟不语。

“杜公,那小辈们议的是汴渠之事?”文彦博最先开口。他身为枢密副使,由于漕运阻滞首接或间接对西北军需的致命打击,此刻对漕运之事远比平常关注。/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

此刻任何关于治河清淤的新策,都牵动着他最敏感的神经。

“正是。”杜衍收回目光,转向众人,“水榭中那个叫徐修的邓州士子,就是范希文的弟子,曾献治蝗策、献新火药,方才与诸生论议治河引漳之策时,竟又提出一个闻所未闻的法子,名唤‘束水攻沙’。”

他言简意赅地将此法核心理念转述了一遍。

话音方落,暖阁内气氛为之一变。

在座诸君皆是熟稔于国事之人,刚一听到这个方法就意识到了它的价值,皆是陷入思索之中。

“束水攻沙?”庞籍捻须的手指停住了,眉头微蹙,“此法颇为新奇。借水势自去其淤?倒是有几分道家‘以柔克刚’、‘顺应自然’的意味。但水势难驯,岂是那么容易掌控的?”

范仲淹昔日盟友最先出言质疑,一来保证徐修不是妄言坏了范仲淹的名声,二来若是事不可为也可体现他庞籍的先见之明。

“新奇,却未必不可行。” 出乎意料,一向以实务著称的文彦博竟首先赞同,“水之性,趋下而避高。若真能于要害淤浅之处,构筑坚固堤坝束其水道,令其奔突如箭,挟裹泥沙之力确然大增!”

“此法若成,无需年年征发数十万丁夫于泥淖中淘挖,省下之工料、粮米、时间何其巨万!纵使险峻,其利亦足以动心!”

文彦博近来初掌帝国,正为财计之事发愁,他首先意识到了此事可大大缓解财政压力。

三司使内一名官员闻言,急忙道:“文枢副明鉴,若此‘束水攻沙’真有奇效,汴河清淤之费省下何止百万贯?漕船运载,一日便值千金。*k?u?x*i-n?g~y!y¨.·c\o+m^此法省费之巨,关乎东南岁赋之畅通、西北边储之殷实,绝非小事。”

“刚才庞参政所虑首切要害。”一个略显清越的声音响起,带着明显的质疑。

说话的是高若讷,他曾是庆历新政激烈反对者,是范仲淹的重要政敌之一。

他眼神锐利:“此法名曰‘束水攻沙’,然千年治水史皆明证:水无常势,凶险莫测。妄图驯之‘攻沙’,岂非近于以人抗天?”

“更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狂妄之论,竟出自一白身士子之口。诚然其师是范希文,但河工乃社稷命脉,关乎黎庶存亡。焉能因一人之奇想,置百年安稳于险地?”

“若试行有失,这千里泽国之罪,仅凭一个‘试错’二字,就能掩尽悠悠众口吗?朝野物议、台谏纠弹,诸公可曾想得周详?”

高若讷此论,不仅以身份质疑徐修,更将技术风险无限放大并引向政治问责风暴,意图用“担当不起后果”来吓阻。

庞籍脸色微变,他的“居安思危”之言竟与高若讷的政治攻讦,一实一虚,反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