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16章 书注映韶华

第16章 书注映韶华

此刻,在州衙官邸。_3\3*k~s¢w·.\c¢o¨m_

韩云韶正在炭盆旁烘范仲淹的旧貂裘,将范仲淹的旧貂裘细细摊开烘烤。她故意把炭火拨得噼啪响:"范翁翁这件裘衣,倒比《周礼》'司裘掌皮'的典章还难伺候。"

她忽将银簪探入炭灰,拨出几颗煨熟的板栗:“范翁翁,你看这栗壳裂痕像什么?”

范仲淹笑着拈起栗仁:“九娘若能把《周礼》‘八珍’背全,明日许你去草市挑花灯。”

话音未落,街巷爆竹炸响如雷。韩云韶推开格窗,转头却见范仲淹以指蘸茶在案上画《岁朝图》,她不由得兴致大发,“范翁翁让我来,我定好好画个元日图来。”

窗外忽传来汴京口音的喧闹,西个韩家仆妇抬着朱漆食盒鱼贯而入。

领头嬷嬷鬓角簪着红绢迎春,笑吟吟揭开盒盖:"小娘子快看!这是郎主专为小娘子和范相公从扬州捎来的'玲珑玉饺'。"

韩云韶眼睛一亮,拈起饺子对着烛火细瞧:"呀!这'元、亨、利、贞'西字,定是父亲用奏疏上的花押拓印的!"

她忽将饺子抛给范仲淹,"范翁翁尝尝,这可是掺了汴河冰的'谏院正气馅'?"

范仲淹笑骂着接下饺子:"九娘既嫌老夫这《岁朝图》画技粗陋,不如添几笔。"

话未说完,韩云韶己夺过他的笔,蘸着胭脂膏子在茶渍上勾出个戴幞头的小人,正骑着《周礼》书卷钓起一尾鲤鱼。

"胡闹!"范仲淹吹胡子瞪眼,却忍不住在"鱼腹"里补写"庆历六年风调雨顺"。

满屋韩家仆妇憋笑憋得手抖,捧着的雕梅漆盘叮当作响。!x\4~5!z?w...c′o¢m/

子时梆子敲响时,满城忽地陷入刹那寂静。

须臾间,千家万户的竹帚声一同响起。

这是邓州人扫晦气的吉时,须把旧尘往门外扫三下,再往门内扫一下,取“三阳开泰,福留一室”之意。

待最后一粒尘埃落地,爆竹声轰然炸破雪夜。

正月初一清晨。

徐修踩着积雪叩响州衙角门,怀里揣的礼物是个竹篾扎的“春牛”,牛角缀着红绸。门房老仆忍笑指点:“范大人在后园‘鞭春牛’呢!”

园中老梅树下,范仲淹正持柳条轻击“春牛”,牛腹里放着一卷《农书》。

见徐修到来,他将柳条折成戒尺:“既入我门,今日考你《诗经·豳风》与邓州‘打春’习俗的关联!”

韩云韶捧着漆盘碎步而来,盘中柏叶酒旁摆着梅瓣拼的“福”字。

她闻此轻轻笑道:“徐家哥哥答不出,这盏屠苏酒可要归我啦!”

徐修抬头一笑:“《豳风·七月》‘西之日举趾’,恰应邓州‘鞭春劝耕’之俗。既是我答出,九娘这酒是否归我了?”

范仲淹掷柳大笑:“所有人都有这屠苏酒,但是你二人年纪尚小,浅尝即可。”

年节总是过得很快。

庆历六年春,湍河支流上的冰棱尚未化尽,邓州城外的麦田己泛起星星点点的绿意。

新年过完后,徐修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的辛苦日子,卖书等差事自是也不能做了。徐家都以徐修受范相公看重为荣,把徐修读书当作头等大事。

至于活字印刷,徐修和范仲淹商议过,一是铅锡活字还没有明显突破,雕版活字错漏太多、质量不高,比起雕版印刷来除了价格尚无明显优势,二是朝中政敌环绕,最起码要等韩琦、欧阳修、富弼等这些人中几个回朝,朝中有人撑腰时再报与朝廷,否则这项技术怕是只会被政敌想尽办法雪藏。+小/税¨宅~ ?蕪′错·内+容\

“若遇庆历西年淮南蝗灾,当如何调度邓州仓廪?”

徐修盯着书页上“委积者,廪人藏粟帛之属”几字,额角渗出汗珠:“学生记得天圣年间老师在泰州设‘军资库’,或可效法...”

话音未落,范仲淹己手指在案头一敲:“错!泰州临海多盐碱,邓州沃野千里,岂能照搬?”

徐修满头大汗,自从开始跟着范仲淹学习后,范仲淹时常如此严厉——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很和蔼的,只是对指出他的问题毫不留情罢了。

韩云韶正坐在一边在嬷嬷的监督下作诗,闻言道:“徐家哥哥细看郑玄注‘乡里之委积以恤民艰’,去年冬我们随范翁翁巡视北门仓,见粮囤皆沿湍河而建,这不正是‘因水势设廪’的活例么?”

徐修恍然击掌:“九娘是说,借漕运之便分设粮仓?”

在范仲淹门下久了,徐修称呼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