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出版书) > 第16章完

第16章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成吉思汗选择秘密埋葬的方式可能还有保密的目的。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生前率领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威震四海。但也使不少民族遭到了灭顶之灾,不少人对他可说是十分仇恨。成吉思汗清楚地知道除了政治上或民族仇视的因素,还有不少人会为了盗取王者墓中的宝藏而使他的墓葬遭到野蛮毁坏。成吉思汗不愿意自己身后也遭此厄运,因为在蒙古人看来,人的遗体一旦被挖掘,他的灵魂就难以超生。所以他选择了秘密埋葬的方式,不希望自己的陵墓被找到并被挖掘。因此,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从而也就无法辨认灵柩真正的所在地了。数百年来,一直不断有人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寝,但都没有成功。有人认为成吉思汗墓地在今蒙古国境内,也有学者坚持成吉思汗的陵寝在中国内蒙古,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成吉思汗葬在一处深水湖底或一条大河的河底。不久前中国新疆博物馆的考古学者还宣称他们最近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青和县三道海附近,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很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

但这些都缺少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成吉思汗的陵墓在何处,已成为难以揭开的千古之谜。

或许以后,人们会有幸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一览其奥妙,这都未为可知,但是,肯定的是,到时那一定会引起巨大的轰动,比秦陵兵马俑的发现不遑多让。

忽必烈远征日本为何会马失前蹄?

忽必烈远征日本为何会马失前蹄?

成吉思汗在中世纪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军事帝国,其孙元世祖忽必烈承继大统后,继承并延续了祖先征战的传统,四处征伐拓展疆土,几乎无往而不胜,但是在对日本的两次渡海作战中却遭到了惨痛的失败,从而不得不打消了兼并这个弹丸小国的想法。我们先看一下忽必烈两次远征日本的过程。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遣兵部侍郎郎赫德、礼部侍郎殷弘出使日本。忽必烈在国书中,对这次遣使的目的讲的极其清楚,要日本效法高丽,举国来朝以通和好,如不相通好,将至“用兵”,令日本“王其图之”。被日本以书辞无理,不能接受,予以退回。此后几经出使,均被日本拒绝。

从至元十年(1273年)起,忽必烈开始着手部署征日战争。第二年,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他命忻都和洪茶丘,以900艘战船、1.5万名士兵开始了第一次远征日本。战争开始时对元军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十月,占领对马、壹歧两岛,继而进入肥前松蒲郡,日军不得不退守大宰府。可惜的是元军对日本本土地形不熟,夜晚只能在船上宿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天晚上,博多湾出现了罕见的台风暴雨。日本群岛四面环海,除东北部沿海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所环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潮,气候形成较温和潮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在每年八、九、十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博多湾恰好正位于台风的袭击区内。由于不熟悉地形,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后,台风渐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1.35万人。日本史书则称此役为“文永之役”。

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活动,称为“神风”。此后“神风”一词陪伴了日本人670多年,直到1945年。

自从蒙古军崛起于斡难河源以来,诸多战事鲜尝败迹,想不到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竟然败在小小的日本手里,忽必烈当下非常恼火,发誓一定要拿下日本,以解心头之恨。此后,忽必烈加快了对南宋的战争,一边再次派遣礼部侍郎桂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等给日本写信,要求日本投降,否则将诉诸武力,然而日本受到上次战事的鼓舞,根本不听蒙古人的话,反而处斩了大元派来的使者,并加宽了日本与元朝之间的海防线,这让忽必烈倍受耻辱。1279年,元终于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大陆。忽必烈立即下令准备第二次攻打日本。

忽必烈第二次进攻日本是在1281年,忽必烈以日本斩杀元朝使臣为借口,集结了南宋新投降的军队10万人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一路是派大将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等统率南宋降军10万,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