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华夏女性群星闪耀】
【华夏第一才女——许穆夫人】
昔年汉武大帝时,天下太平,民生富足。这一时期,我大汉国力鼎盛,四方来朝,边疆无虞。当时的许穆夫人,不仅才华横溢,也是一代国色天香。
她那张若春桃、似秋霜的端丽面容,水汪汪的秀目如同秋波荡漾,眸子里盛满了浩瀚星海。她玲珑纤细的娇躯,宛如蔷薇枝头上的闲蝶轻舞,每一个娇弱的步伐都似踏着云端芬芳。在她袅袅婷婷的裙影下,是一双窈窕玉足,轻轻点过,便能惹得千树百草为她低首伏叶。任谁也难以抗拒她迤逦多姿的美丽风情。没人能想像,这样一个仙子般的女子,竟也能擅长文墨,诗情画意。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许穆夫人便坐在月下,手持琴弦,婉转吟唱。那悠扬的音符似乎穿透长空,直达天外。宛若空谷中百灵夜啼,清丽幽怨。许多文人雅士为她的倾城容颜和姣好文才深深倾倒,甘愿投笔从戎,只为得一睹芳容。没想到,这样一个美人胸藏大义,竟也怀揣着报国济世的抱负。
此时的她,正看着金榜,眼见着自己的名字高悬榜上丝毫不见惊讶,这是才女的自信。
盛世之下必有阴霾,原本边疆和平的局面不复存在。那阴险狡诈的单于见我大汉国力日益消长,心生邪念,屡次派遣轻骑犯边。沿边一带百姓苦不堪言,生灵涂炭。
此时此刻,身为女流的许穆夫人,并未因娇弱而退缩。她虽削瘦纤纤,却有着热忱的心和坚定的意志。眼见国家艰难,她毅然高举救国大旗,以一首《挽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大义凛然。
她提笔吟诗时,眉宇凝重,神色哀痛,手中的笔尖如飞,字字泣血,句句哀怨。纸上的墨迹犹如泪水划过她婉约的面庞,划过她忧国忧民的心头。这首充满悲愤的诗篇,感天动地,为国吁求和平。
从她的诗篇里看不到一丝一毫自怨自怜的情绪,取而代之的,是对家国热爱,对祖国山河的深切牵挂。她的诗篇如同春雷,震醒了沉睡的人心,振奋了军队的士气。从此,汉军誓要北伐,为国雪耻。
【许穆夫人的救亡诗,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内涵,也为她树立起了千古第一才女的地位。一个美丽的女子,却有着男儿般的大义情怀,实在可歌可泣】
庄姜看着金榜,感到十分欣慰。
春秋时代,齐国乃一隅风华之地。这片热土孕育着无数绝色佳人,她们弹指之间就能倾国倾城。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大美人儿庄姜。然而,她的侄女宣姜和外孙女许穆夫人,也都是这古老国度里的璀璨明珠。
宣姜生得国色天香,明眸皓齿,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情。她那如花睢颜,妙曼动人,常令无数仕子为之神魂颠倒。她的女儿许穆夫人,更是美艳不凡,宛若天人。那张仿佛美玉雕就的脸庞,晶莹剔透;那双似水的眼眸,澄净见底。她的一颦一笑,足以使山川为之失色,星月为之黯然。然而,许穆夫人不仅有着妙姿之美,还兼具英姿飒爽的气质,正是外柔内刚的典范。
当年《诗经》中有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意思是说,吃鱼何必非黄河里的大鲂鱼,娶妻又何必一定要齐国的姜姓佳人。可见,姜家的女子,在当时是无数书生才子梦寐以求的对象。她们弹指间的风情、睥睨天下的姿色,令人神往。
宣姜看着金榜,无喜无悲,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女儿,了解春秋。
春秋,乃是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各国君主展开了一场場激烈的博弈,势力你争我夺,局势瞬息万变。作为女性的宣姜和许穆夫人,在这漩渊般的历史洪流中,命运多舛,不过是可以利用的棋子。
宣姜生于齐国公室,美貌聪慧,本该风华绝代。可惜她不过是权贵们眼中的政治工具,被迫嫁作他国妇后,任人摆布。宣姜的一生虽锦衣玉食,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许穆夫人作为宣姜的女儿,生来便注定了和母亲一样的宿命。她那倾国倾城的容颜,与过人的才华,更成为了各国君主觊觎的对象。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她不得不屈从这种安排命运。
【在这些被利用的女子的内心,又有怎样的哀叹和不甘?如果让她们自己选择,又会作何选择?历史书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只能默认她们是这场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和受害者。但许穆夫人后来写下的爱国诗篇,似乎成为她反抗命运的最好注解——她不仅仅是政治的牺牲品,也可以成为影响历史的力量】
许穆公看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