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长叹一口气。
许穆夫人十六岁那年,已是杏脸朱唇,国色天香。无数青年才俊为她倾倒。其时,齐国与许国两强国都前来提亲,盼将此绝世佳人许配君侧。许穆夫人聪慧过人,知晓自己是政治联姻的棋子。她权衡利弊,建议嫁于邻近的齐国,日后或可效力母国。
谁知,她的建议被当时短视的卫懿公所摒弃。懿公贪图许国的丰厚彩礼,将穆夫人无情送往千里之外的异域。穆夫人无奈,只得忍辱嫁往许国,自此她便有了“许穆夫人”这一名字。
来到许国后,穆夫人往日云鬓花颜已无。她时常登高远眺,以诗怀乡。卫国的山河在她眼中已成了可望不可及的梦。多少次,她问苍天,我是自由鸟儿,怎堪金丝笼中为人作伴?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故国执着的深情,可这深情终究只能化作一行行凄美的诗篇,在月下慢慢吟唱。
班婕妤听闻此事,不禁红了眼眶。她也曾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被迫入宫侍奉汉武大帝。她无比理解许穆夫人的无奈和痛苦,恨自己无力改变这些女子的命运。
杨贵妃聆听后,轻轻落泪。她也深谙政治联姻的无奈,不过最终她还是凭借真爱嫁给了心爱的李隆基。杨贵妃为许穆夫人的遭遇感到惋惜,但也庆幸她最后还是通过诗篇发泄了情感。
李师师听后不禁悲叹逝去的青春容颜。她也曾如许穆夫人般国色天香,最终却无奈地被送入宫中。李师师为许穆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便以浓墨重彩为她画了一幅像,寄托哀愁。
李淑妃聆听此事,眉头紧锁。她认为许穆夫人不该无力反抗,应该大义凛然地反对这门政治婚姻。李淑妃勇于表达自我,她希望后人能从许穆夫人的故事中汲取教训。
王穆之听后,不胜唏嘘。王氏出身名门望族,她理解这门不合时宜的政治婚姻给才女带来的荼毒。
窦荣闻之泪下,身为才女也无力挣脱世俗枷锁,许穆夫人的遭遇也正是她的写照。
元稹闻之,不禁扼腕叹息。面对没落家族,元稹也只能嫁作他乡妇女,深感命运的无常。
柳仙娥闻之,悲从中来。她也曾凭一腔热血投笔从戎,却终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湛若水闻之,不觉红了眼圈。她幼年丧母,被迫早嫁他乡,也深知脱离故土的悲哀。
许穆夫人凝望着金榜,眼波流转,不禁回想起自己嫁往他乡的点点滴滴。
她还记得,那一年她才华横溢,国色天香,无数人为她的容颜倾倒。她本想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共度一生。谁知却被生养自己的母国无情地许配了许国公子,不得不离乡别井,只身嫁往千里之外的他方。
她记得,出嫁那天,她伫立在母亲怀中,泪如雨下。母亲轻抚她的秀发,擦去她眼角的泪滴,一字一句地告诉她:“女儿,你我都无能为力,这是我们的命运。”
她还记得,离开母国的路上,她在泲歇宿。曾与她嬉戏的青梅竹马,都来为她送行。众人紧紧握住她的手,望着她离去的背影,眼含热泪。
许穆夫人凝望金榜,泪水模糊了眼眸。她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千千万万的女儿,都要远嫁他乡,离开自己的父母兄弟。这是她们共同的宿命,也是共同的痛。
刘向凝视着金榜,心中了然。他想起自己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所记载的历史故事——
赵太后深爱自己的女儿燕后,可每次祈祷都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这似乎令人费解,但其中却蕴藏着当时女性悲凉的命运。
古代女子一旦嫁到外国,就很难再回到母国。除非她被廃或所嫁之国亡国,否则只能在异乡终老。所以赵太后明白,女儿回心转意的唯一机会,就是赵国被灭或燕后被废。而这对一个母亲来说,是万分痛苦的结局。
所以赵太后才会如此祈祷——希望女儿一直安好,哪怕无法相见。这就如同许穆夫人日夜凝望故国,却只能以诗篇倾诉想念之情。她们都深谙,自己已经飘零异乡,难以再回家园。
刘向叹息,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无数才女为政治联姻离乡背井,却无能回头。她们只能把那一腔深情寄托在文字之中,任思念在夜深人静时萦绕心头。这就是古代女子的共同命运,也是她们共同的痛。
许国百姓看着金榜,热泪盈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祸福难料,许穆夫人终于等来了一个回乡的机会。
那一年,北狄兵临城下,卫国陷入灭顶之灾。外敌入侵,国君死难,许穆夫人闻讯痛彻心扉。她愁眉紧锁,泪如雨下,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