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就是关于申论怎么写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去背模板,用万能模式去套,甚至搞什么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这样不是不可,但是你绝对拿不到高分。你想啊,如果你是阅卷人,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开始盯着屏幕一字一字的看枯燥的重复内容,一直到晚上六点。除了上厕所和吃饭,基本没什么休息,脖子会酸屁股会麻胃里恶心眼睛会瞎掉,每天阅卷看10篇文章有8篇文章是一个模式的,你会有什么感觉?烦!对!就是烦!那你怎么可能得高分?
那有人说,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那要怎么写?怎么才能写到申论的关键点上去?有人肯定要这样质问我。我想说,这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有一个探究的思考过程,这比我直接回答你要好得多。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说我的感受。a、你是不是从来没有花时间去想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和谐社会、环境友好社会、服务型政府之间,谁是总领,谁是分支?各自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些理论基础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b、你是不是对哲学理论一点都不熟悉?整体与部分、联系的多样性、对立统一规律,你能灵活运用的有几个?c、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几个基本维度,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你能把这些维度的内涵诠释到什么程度?d、在列举措施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是在犯傻,学那些辅导资料上说的什么列举”政府加强调控、强化立法执法、加大查处、加强宣传、政府政策支持”之类?你难道感觉不到这些措施分类上的混乱吗?!强化立法执法难道不可以归属政府调控一类吗?加大查处难道不是政府也会参与吗?政策支持不也是政府调控吗?分类如此混乱,等于没有分类!怎么分类?比如安全生产,实际上就是三点:事前的,事中的,事后的。每一点都从多个维度去提出方案,说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应该怎么做;再比如,三项措施,就是制度、投入、环境,什么政府、企业和个体行为都分别归属其中,这样不是逻辑更清楚明了了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申论得分的关键就是:逻辑严密,论述有力,条理分明,层次清晰。
其实,要说的实在太多,诸如要有针对性、分析切口要小,就事论事,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站在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等等等等。言多无益,毕竟,老衲我不是开申论辅导班的,况且,我自己的申论成绩也就一般偏上,仁者见仁,权当抛砖引玉,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就行。
再说说字体,我的分数老上不去,估计与我的一手蚯蚓找娘式的字体有关。要知道,一手好字可是得高分的秘诀!曾经在读研时候,我们全班被调去批改高考试卷主观题,虽说只有一小题,但人家可是高考试卷哎,开玩笑!
结果,一天批改下来,头晕眼花,接下来的几天,全部高强度运作,根本无暇顾及考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出入几何,教学组派给我们每人每天批阅几千份的试卷任务以及各个阅卷组之间的相互博弈,使大家不约而同地形成另一个彼此心照不宣地标准,那就是:字好者,得高分。字差者,自认倒霉。
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仔细看答案,考生搜肠枯肚憋出来的百来字,可能我们批阅的时间只是一秒钟,仅仅一秒啊,绝对的秒杀。是不是草菅人命?但这是事实。
所以,我在想,当别人批阅我那自以为妙笔生花的申论的时候,是不是可能只有短短10来秒的时间,就决定我的成败,所以字体就尤显重要了。这时候我就特别恨我自己:为什么我不练好庞中华?为什么我不练好庞中华啊?为什么我不练好庞中华啊啊啊!
中午和粉刺小青蛙在贫民窟炒菜馆里共进午餐。
下午还没下课,我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中午没怎么吃饱。因为上两次都是粉刺小青蛙付的钱,这次我更加不确定是我付钱,还是他付钱,如果是我付钱,我肯定会多点一个菜,怎么着也得吃饱。但是如果是对方付钱,那我就不好意思再点了,特别是怕他像前两次一样抢着付钱,简直像要跟人拼命似的,想到他一副悲壮的要跟人拼命的架势,我想吃都不敢再点了。
我和粉刺小青蛙坐在中间第三排,前面两座位的女生,本人也根据她们各自的发型特点,分别光荣地赐以”西瓜壳”和”羊角辫”的绰号,和西瓜壳同桌的是一位形状如豆芽菜的男生,身子细长,头却奇大,坐在我的正前面,刚好挡住我300近视加散光的眼睛幸好戴了隐形眼镜。
接下来几天上课没怎么听,因为吃了感冒药的缘故,让我更加肆无忌惮地游离在困意盎然的状态,睡着睡着,口水就会不自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