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皇弟 > 第六十七章能以天下为一家

第六十七章能以天下为一家

话,今天当着两位的面演讲,本来心中还是有些忐忑。“

此言一出,引来一阵轻笑。笑声过后,齐王继续笑道:”呵呵,不过嘛,现在本王也是骑虎难下,只好班门弄斧,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本王对孔圣人思想研究的一点心得,当然,仅代表本王的个人意见,欢迎诸位批评斧正。”

讲完开场白,朱厚炜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既然今天刚刚祭拜过孔圣人,本王就聊一聊论语和孔子的为人。,孔夫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孔夫子是中华传统文化源头的主要开拓者、奠基者,其人文精神流淌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血脉中,这一点,任何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否认。”

说到这里,朱厚炜站起来踱了两步,心中酝酿了一下措辞,这才说道:“不过,如何把孔夫子的学问发扬光大?这是一个问题。孔夫子毕竟是生活在两千年前,时代发展了,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本王认为学习孔子的学问应该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理解,我们既有所传承,也要有所批判,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朝廷要之所以大力推广新学,以本王的看法,王阳明先生就切实做到了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毫不客气的讲,新学就是目前最符合这个时代的儒家思想。因此,本王可以这样讲,王阳明先生可以称作当代圣人。”

此言一出,下面一片哗然。朱厚炜胆子很大,当着这么多读书人的面,竟然提出要批判孔子的学问,又把王阳明捧得这么高。很多人真心有些接受不了。

听到这段话,坐在左手的李东阳转头看着照壁上那龙飞凤舞的两行字,顿时浮想联翩。细看朱厚炜的这副对联,上联取自《孟子》中“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句,下联取自《礼记·礼运》篇中“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句。显然,齐王隐含的意思是把王阳明比作当代“圣人”。这评价是不是有些太高,太过分了!?

朱厚炜双手朝下压了压,等下面安静下来。这才继续说:“诸位不要过分紧张,本王没有否定孔圣人的意思。本王刚刚所讲的批判,并非是否定,而是一种创新发展。诸位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孔夫子处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还是青铜时代,生产力非常的落后,你不能要求一个青铜时代人的学问,能够把铁器时代的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都能一一解决,这既不现实,也对孔圣人要求过于苛刻了。”

听到这样的话,下面的人渐渐平静下来,冷静的想一想,觉得齐王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朱厚炜点点头,继续往下说:

“既然圣人想不了那么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孔圣人的思想呢?本王认为可以认真的研读一下《论语》这本伟大的著作。我读《论语》的感受,首先应该是‘好学’。一部《论语》,“学”字讲了六十四次。其第一篇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就是《论语》的符号,是体现孔子好学精神的代表。

那么我们应该从孔圣人身上学到什么呢?孔子提出读书人要学《诗》、《礼》、《易》、《乐》和射、御、书、数。怎样学习呢?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朱厚炜声音突然变得高亢,他一手插腰,一手在空中飞舞,语言变得很有感染力。仿佛希特勒在演讲:“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孔夫子能够向别人学习长处,本王觉得很困惑,大明现在很多的读书人不愿意向他人学习,排斥新学,为什么不像孔子一样,学一学其他人的学问?孔夫子提倡学习数学,现在数学发展了,有了数理化,为什么就不能学呢?这根本就违背了儒家的初衷。固步自封,唯我独尊。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说到这里,朱厚炜扫了一眼台下,神情严肃的说道:“众所周知,自景泰以后,国子监学风越来越颓废,很少有学生真正去钻研学问。学渝教学也是照本宣科,思想僵化。教着也昏昏,学者也昏昏,这如何使人进步?这种歪风一定要纠正过来。既然诸位都是大明帝国的未来精英,国家未来的栋梁,大家就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

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国子监中那些躲懒的人,也可以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