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事实说话。”陈默迅速领悟了精髓。
“对,让事实说话。”
李峥赞许地看了他一眼,伸出第三根手指。
“第三版,至关重要,叫‘理论学习’。”
“我今天对赵云说的那些,关于阶级,关于剥削,关于历史的规律,不能只停留在你我二人的口中。我们要把它们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变成一篇篇文章,刊登出去。”
“我们要办扫盲夜校,让战士们,让农友们,都来学。要让他们不仅知道怎么做,更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要用理论,把每一个同志的头脑都武装起来!”
陈默刻画竹简的手,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感觉自己记录的不是文字,而是在铸造一柄前所未见的思想利剑。
“那……第西版呢?”他追问道。
李峥的表情柔和了一些。
“第西版,叫‘文艺阵地’。”
“战士们在战斗间隙写的诗,哪怕只有两三句,只要感情真挚,就登出来。农友们新编的山歌,只要是歌颂新生活的,就登出来。甚至可以刊登一些战士们学习识字的心得体会,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如何写出自己的名字,这本身就是最动人的故事。”
“我们要让所有人明白,笔杆子,不只是读书人的专利。文化,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社论、时事、理论、文艺。
西个板块,如西根坚实的梁柱,瞬间在陈默的脑海中,撑起了一座宏伟的舆论殿堂。
这份报纸,不再是单薄的纸片。
它有了灵魂,有了血肉,有了骨架,更有了温度。
它能指引方向,能记录功勋,能武装思想,更能鼓舞人心。
看着陈默震撼的神情,李峥知道,这位他最看重的同志,己经完全理解了他的意图。
他停下脚步,环视着身后这支衣衫褴褛却精神渐起的队伍,声音变得无比洪亮,传遍了山谷。
“陈默!”
“到!”陈默猛地立正,如同一个听到号令的士兵。
李峥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陈默的脸上,一字一顿地说道:
“记住,从今往后,我们手中的笔,要和我们手中的枪一样!”
“它要成为团结同志、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枪杆子,笔杆子,革命的胜利,就靠这两杆子!”
这番话,如同一道惊雷,在队伍中炸响。
那些原本还茫然的流民,那些识字不多的战士,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
但他们能感受到那股磅礴的气势,那股改天换地的决心。
他们看到,他们的领袖,不仅仅满足于一场战斗的胜利,他想的,是整个天下。
一个强大的思想引擎,就在这返回根据地的崎岖山路上,被正式按下了启动的开关。
它简陋,粗糙,却蕴含着一股足以颠覆时代的恐怖力量。
陈默的胸膛剧烈起伏,他感觉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
他对着李峥,郑重地行了一个他刚刚学会的军礼。
“请委员长放心!陈默必将这份‘党的喉舌’,办成刺向旧世界心脏的匕首!”
李峥欣慰地点了点头,正要再说些什么。
陈默脸上的狂热却忽然凝固了,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眉头紧紧锁了起来,刚刚燃起的气焰瞬间被一盆冷水浇灭。
他抬起头,脸上写满了急切与为难,提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委员长,我们的想法再好……”
“可如今这报纸,全靠几个识字的先生不眠不休地用手抄写,一日夜赶制,也不过百份。”
“这……这如何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