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抱怨。对那些管事,则要不露声色,让他们摸不清你的底细。账本要查,但更要查“活”的账,比如原料的入库量和实际用量,成品的数量和残次品的比例。用后世的话说,这叫“根源问题分析”和“流程优化管理”。
苏哲又消耗了些影响力点数,给李承乾兑换了一枚【一点灵光】,美其名曰“助你明察秋毫”。
李承乾得了苏哲指点,如获至宝,连声道谢。
恰在此时,【太子心声匿名板块】又有新帖。
【匿名太子丙(刘据)】:朝中奸佞当道,蒙蔽圣听。吾欲推行一些利民之策,然则政令不出长安,即便到了地方,也被那些贪官污吏层层盘剥,反而成了害民之举。长此以往,民怨沸腾,国将不国。然则,父皇春秋己高,偏信小人,吾又能奈何?实不知如何破解此局,头痛!
苏哲看着刘据的苦水,心中暗道:这才是真正的“地狱难度开局”。他想了想,在匿名板块回复了一条通用性建议。
【历史操盘手】(匿名回复):天下之事,非一蹴而就。利民之策,贵在实效,而非空谈。若遇阻碍,或因吏治不清,或因民智未开。清吏治,需铁腕;开民智,需教化。然则,若无君父之鼎力支持,孤掌难鸣。曲线救国,未尝不是一种智慧。先从能做的小事入手,积累经验,树立威信,待时机成熟,方能有所作为。
发完这条,苏哲琢磨着,李承乾这个瓷窑差事,若真能办好,那就是实打实的政绩。不仅能堵住悠悠众口,更能让李世民看到他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这比单纯的宫斗,段位高多了。
李承乾那边,得了苏哲的“八字真言”和【一点灵光】,又看了匿名板块苏哲对“匿名太子丙”的回复,心中对如何接手瓷窑之事,渐渐有了些眉目。他决定先派自己新提拔的那几位东宫属官,悄悄去瓷窑周边进行外围调查,自己则先“研究”一下工部转来的瓷窑旧档,看看能不能找出些破绽。
而长安城中,随着太子领了瓷窑的差事,魏王又奉旨校勘典籍,朝臣们也看出来了,陛下这是要“两边都磨砺,看谁是真金”。储位之争,远未结束,反而因为这次“实践大比拼”,更添了几分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