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60章 省试余波,殿试将至

第60章 省试余波,殿试将至

着点点头,引着王谦走出屋子。

房门终于“吱呀”一声打开,范仲淹的身影出现在门口,王谦跟在他身后,眼眶微红,神情憔悴,但原本死灰般的眼神里,似乎有了一点微弱的光。

范仲淹回身,轻轻拍了拍王谦的肩膀,然后转向庭院中等待的弟子们,声音不高却清晰:“子让心绪己平,稍作休整,便会启程归乡,潜心读书,以待来年。”

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期许,“尔等亦然。省试己成过往,殿试方是正途,各自用功去吧。”

王谦对着众人深深一揖,声音坚定:“让诸位担心了,诸位同窗,你们先行一步,他日我们汴京再会。”徐修等人闻此亦是一揖,脸上写满鼓励与劝慰。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回屋收拾行囊。

范仲淹看着王谦的背影,又看向徐修等人,语重心长道:“科举之路,有登顶者,亦有踟蹰者。登顶者,当思进取,莫负青云之志,踟蹰者,亦需坚韧,莫失重来之心。此乃为师对尔等共同的期许。”众人皆是颔首。

他最后看了一眼徐修:“承哉,随我来书房。?微?趣¢暁¢税¨王^ ¢蕞^新¨彰/截′哽¨薪\筷-”

徐修应道:“是,老师。”

范仲淹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向书房走去。

徐修紧随其后。张载、范纯礼等人看着老师与省元离去的背影,又望了望王谦紧闭的房门,心中百感交集。

随即,枕溪园中重归宁静。

书房中。

范仲淹端起茶盏,轻啜一口,目光落在徐修身上:“官家得知邓州此次竟有五人登榜,龙颜甚悦,特允为师提前回来,亲为尔等道贺。”

他顿了顿,眼中带着赞许,“承哉,你此番答卷,甚好。”

范仲淹话锋微转,语气带上一丝深意:“你可知晓?阅卷之时,赵学士等对三份卷子孰为魁首,争执难下,最终只得奏请圣裁。”

徐修心头一震,原来自己这省元之位,竟是官家御笔亲点。

“官家曾示我以你的卷宗,”范仲淹继续道,“你的策论,鞭辟入里,论事精当,确为翘楚。然则……”

他微微一顿,“诗赋一道,虽属上乘,较之冯京、吕造之圆熟精工,终是略逊半筹。”

徐修屏息聆听,手心微汗。

“然而殿试首重策论。”范仲淹语气加重,“策论乃你所长,此是天大机遇。”

“但是,”范仲淹声音陡然转沉:“正因官家对你青眼有加,期许甚深,此数日,你更当如履薄冰,万不可有丝毫懈怠,若殿试之上,你能再展锋芒,加之你先前数件功劳,或可期许你初授官职便能首入馆阁。”

“馆阁?”徐修瞳孔微缩,饶是他心性沉稳,此刻也难掩震惊,官家竟对他寄望至此?

宋时的官员制度虽然复杂,但其晋升路径大体可划分为选人、京官、朝官三个阶段。

其中选人共西等七阶,京、朝官共西十二阶,第三十八阶为大理寺评事,属京官,从第三十七阶将作监丞往上为朝官。

新科进士除状元、榜眼、探花等少数高第者外,初授官阶通常为选人。

状元初授的官阶则随年代有所变化,但多授予京官或朝官职衔,如将作监丞、大理寺评事等,通过一定的考绩和荐举,选人可升迁为京官,京官再升迁为朝官。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将作监丞为从八品,而大理寺评事是正八品,但通常认为将作监丞地位更高,因为其是朝官。

而一些优秀的官员会加馆职,馆职并非单纯的荣誉头衔,而是重要的文臣储备和晋升途径,担任馆职是成为朝廷重臣的关键资历之一,这是绝对的清贵之职。

例如宰相,其核心职务是差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等是加在宰相差遣之上的高级馆职,用以区分位次和显示恩宠。其中,加授昭文馆大学士的宰相通常视作首相。

范仲淹看着弟子眼中的震动,缓缓颔首,语气不容置疑:“不错。馆阁储才,国之重器。此乃莫大恩遇,亦是千钧重担。此番成败,便在殿试一举。”

徐修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弟子明白,我定竭尽所能,绝不敢负圣恩,亦不敢负师门厚望。”

范仲淹看着弟子眼中燃起的斗志,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宽慰的笑意。他虽深知徐修秉性,但帝王心术难测,恩宠愈隆,风险愈大,因此他仍要叮嘱弟子一番。

......

徐修等人和范仲淹一同将王谦送上了归乡的驴车。徐修站在城门外,望着那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