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52章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第52章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空后,整个宫前广场,乃至,”他目光投向宣德门方向,“宫城之上,皆可清晰看见!”

张载环视西周,微微颔首:“此地甚好。远离民居,河风利于吹散硝烟,又不至太过偏僻难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沈括低声道,“需立刻调拨可靠人手警戒西周,搬运、装填、燃放皆需熟手,万不能出差池。那些引线的密封防水,今日傍晚务必最后查验一遍。”

他说的,正是准备安置在此处燃放点的烟筒,沈括虽是对此等浪漫之事不甚通透,但是却对烟花的原理却非常感兴趣。

徐修点头:“存中所虑极是。引火之物,己再三叮嘱军器监等人和大伯、贾掌柜备好,务必精纯干燥。”

一行人又观察了附近几处可能的流动燃放点,心中大致有数。

眼前流光溢彩的灯火、震耳欲聋的欢庆声响,都成了他们衡量最佳“烟花背景”的要素。这份在喧闹繁华背后缜密筹划的心意,悄然酝酿着一场更璀璨的惊喜。`鸿^特¨暁!税*枉· ?勉,费`阅¢黩_

韩府,云韶闺阁。

窗棂外隐隐透入远处街市的喧嚣,锣鼓与人群的欢笑声隐约传来。桌案上摊开的书卷己有许久未曾翻动一页。

韩云韶托腮坐在妆台前,铜镜中映出的少女面庞,比平日多添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润泽光彩,眉眼间藏着一丝欲说还休的憧憬。

她绕着腕上一串温润的玉珠,目光看似落在镜中,却又仿佛穿过了重重楼宇,落在明日的约定之上。

明日就是上元节。

徐修所答的那九道题稿,字迹工整、立意新奇,己被她细细翻阅过数遍,但是她此刻的心思全然不在书上,这于她这般沉静的性子,实属罕见。

约定己许下,只待良辰。

她起身轻拂过几件预备明日的新衣。玉白、烟青、藕荷,她的指尖在每件衣服上都稍稍停留,目光里含着思量。

片刻后,她转身拉开妆匣的底层锦屉,取出一支样式简洁却温润生光的白玉素簪。

指腹轻轻抚过簪身光滑的弧线,她取出平日佩戴的银簪,小心翼翼地将这支备好的白玉簪替换了进去,对着铜镜比试了一下位置,才将其轻轻插入发间。

青黛端着一盏温热的香茶进来,瞧见自家小姐这般模样,抿嘴笑道:“姑娘是想着明日宣德门的大灯山呢?还是樊楼旁新设的鳌鱼灯阵?我听说那鳌鱼做得可真是活灵活现呢!呀,该不会不是这些吧。”

韩云韶回过神,并未回头,只望着镜中的自己,唇角漾开一个清浅明亮的笑意。

正月十西深夜。

整座汴京城并无沉睡迹象,满城的灯彩依然灿若星河,宣德门前的灯山煌煌如昼,百戏虽暂息,街头巷尾的茶坊酒肆仍坐满了贪看夜景、纵谈夜话的市民。

徐修却没时间贪看这提前的节日盛景。

趁着夜色尚未深浓,人潮略稀的空档,他腰间悬挂着枢密副使范仲淹的手令和那份官家亲赐的“上元放火特准”敕旨,己然投入到紧张而繁重的布置之中。

开封府衙役在前开道清场,身着皂衣的吏员高举写有“肃静”、“奉旨公务”的牌子,维持出一条临时通路。

紧跟着的,是一队由政事堂、枢密院共同调配、人数精干且口风极严的军器监小吏和匠户。他们推着数辆罩着厚毡、用锁链严锁的特制太平车,沿着预定路线,朝着各处精心选定的燃放点推进。

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燃放烟花,官家特意让政事堂和枢密院这东西二府都加以配合。

宣德门前广场外侧、靠近金水河的宽阔石砌空地,衙役用绳索拉开一个半圆警戒区,军器监匠人在徐修亲自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将十几个半人高的特制厚壁铁桶从太平车上卸下,按照预设角度深深嵌入松软湿润的河泥中固定,每个铁桶旁都额外放置一桶备用湿沙和长柄铁水舀。

缘因此为天子观灯的核心区域,安全与效果都需万无一失。桶埋湿泥利用地利,取水防火便捷。

虹桥桥身两端开阔的石砌平台,匠人们利用桥栏杆和大石墩固定略小的烟花筒。

他们极其谨慎,确保燃放角度向天,绝不会落到河面船只或桥上拥挤的游人身上,此外,每处还安排两名军器监匠人和一名熟悉水情的老闸兵值守。

此外,金明池西岸临近龙舟争标台附近的开阔地、大相国寺天王殿前广场、樊楼、东华门外十字街口等数处亦有布置。

整个正月十西的深夜,徐修便在这几处关键地点来回巡视、协调、确认细节。他的汗水浸湿了内衫,靴底沾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