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50章 帝赞少俊,君臣论心

第50章 帝赞少俊,君臣论心

垂拱殿内,灯火摇曳。¨3¢8+k+a·n+s\h·u′.*n!e\t-

厚重的殿门将朝堂的纷扰隔断在外,殿内只剩下御座上的官家赵祯与阶下的范仲淹。

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为这空旷的空间添了一丝暖意。方才激烈的争论,此刻仿佛遥远的风声。

赵祯的目光落在范仲淹身上,带着一丝审视。

眼前的臣子,虽风尘仆仆,眉宇间刻着岁月的痕迹和路途的疲惫,鬓角霜色更胜从前,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亮,透着一如既往的坚毅与沉静。

但不再是当年在朝中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也不是新政受挫时的激愤忧思,而是一种经风历雨、洗尽铅华后的平实温和,如同一块温润的玉,光华内敛。

“希文呐,”赵祯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带着一种家常般的松弛,“多年未见,老了不少啊。邓州那地方,水土可能养人?饮食起居还都习惯么?”

范仲淹微微躬身,声音平和而醇厚:“劳陛下挂心了。邓州风土虽不及汴梁繁盛,倒也算得天眷顾,西时农桑有序,山水清嘉。臣在那里,教教书,理理簿籍公文,也常常去田间地头走走看看,百姓的日子稳了,臣的心也就安了。只是……”

他顿了顿,话锋自然地转向关切,“倒是前些日子,臣看邸报提及河东路、永兴军路等处或有旱情冬荒,不免忧心。不知今年税赋如何,民役是否安泰?边州粮秣储备……”

赵祯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卿之心,即是万民之幸。此事政事堂己有议处,三司亦在调度。朕省得轻重,卿勿太过劳神。”

他稍作停顿,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倒是希文你,还给朕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少年才俊。”

“你那弟子徐修徐承哉,倒真是个奇才。‘花洲西句’,震动文林,连宫中也时有诵读,这改良火药之术,更是国之秘器。\衫,叶,屋¢ ,追\蕞~欣?章\截+还有那束水攻沙之策,真是奇思频出。听说他今科也来应省试了?”赵祯像是寻常亲戚打听一个有出息的晚辈。

“承陛下谬赞。”提到徐修,范仲淹的脸上自然地漾开一抹温和的笑意,他心中了然,官家留自己单独召见,怕是也有承哉的一份功劳,“承哉确实敏慧勤勉,心思纯正,于农桑工学一道尤为留心。此次邓州治蝗,他所献之策,皆是行之有效的切要之言。省试……”

他略作沉吟:“他根基扎实,文章气象日益开阔,所虑者,唯在诗赋格律需再求精熟些。以臣观之,若能心无旁骛,当可一试。”

赵祯饶有兴致地听着,接口道:“朕看他行。”

他话语间带着几分天子的肯定,“一个能思虑家国大义,也能脚踏实地去琢磨实务学问的少年郎,其笔下文章岂能只是寻常?若连希文都对他如此期许,那便更是八九不离十了。希文,你教徒有方。若是能拔擢一二,于国于民,皆是幸事。”

“待放榜之后,若他中了,不妨带他入宫让朕见见。”

“陛下隆恩,承哉若闻,必当惶恐竭诚。”范仲淹深深一揖,代弟子谢恩,心中也感到欣慰。

赵祯忽然像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情,带着打趣的语气,“前些日子朕偶闻有人说起,那徐承哉在汴京城里似乎也有颇多‘奇遇’?常去韩稚圭韩卿府上借阅孤本典籍,一待便是半日。”

“韩家那程夫人贤德,对其也颇为照拂。说起来,稚圭家也有女儿快及笄了吧?少年慕少艾,也是常情……”

他点到即止,笑容温和地看着范仲淹,意在言外。

徐修自然不知道官家竟对他如此了解,更是不知道借书此事都己传到官家耳朵了。-d~i?n\g~x¨s,w?.·c_o′m`

范仲淹心中了然,脸上却无半分局促,反而带着一种长辈的温和宽容,只微微颔首,含蓄回应道:“陛下明察。稚圭曾将女儿托于臣一段时间,两家小辈确曾同窗受教过一段时日。承哉于金石古籍、工艺格物一道颇为痴迷,常有些奇思异想。”

“程夫人持家有方,雅擅文墨,府上藏书浩瀚,兼有博学之人,他自然是难免忘返。”

“哈哈,有理,有理!”赵祯会意地笑了起来,君臣间的气氛更加融洽,“少年心性,正当磨砺。好了,今日你也乏了,早些回去歇息吧。希文,保重身体,这火药一途,还有西北重任,朕可还要依仗你。”

“臣,谨记圣谕,告退。”范仲淹再次深深一揖,怀着一种被体恤与期许交织的微暖心情,退出了垂拱殿。

当晚,枢密院后街官邸内院。

书房内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