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执宋 > 第19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19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良久,范仲淹脸上浮现出一丝饱含着欣慰与赞许的笑意。

他缓缓开口,道:“徐家娘子,心思奇巧,品性端方。你能有此心,识得此等贤淑才女,更愿以诚心相待,立此重诺——” 他微微一顿,目光中流露出对儿子选择的认可,“此乃……好亲事。” 最后三个字,虽轻,却重逾千斤,如同尘埃落定。

范仲淹瞧见徐修正好随范纯礼一并进来,笑道:“二郎,你是为了你阿姐所作之书的序而来吧。”随即范仲淹亦是对范纯礼说:“昨日徐家娘子将其书托人送予我,请我作序,我听闻此书你也参与审稿了是吗?”

范纯礼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徐家娘子正是在审稿过程中知我心意,今日托二郎转此活字以作回答。”

范仲淹大笑:“好好,这邓州城内,我最欣赏的就是徐氏姐弟,没想到竟是要成为亲家了。三哥你放心,我会择吉日去徐家提亲。”

他顿了顿,又严肃说到:“但是我也要告诉你,徐三娘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子,既是你己许下诺言,日后定当遵守,否则我范仲淹亦会逐你出家门。”

范纯礼解下腰间錾“范氏家训”的银方牌压于活字上:“范门祖训‘不欺’二字在此!若负徐娘子,儿自碎此牌出族!”

“好了,你先下去冷静一下,我有些话和二郎说。”范仲淹笑道。

范纯礼正要出去,忽又转过身来道:“对了爹爹,今日我与子厚兄、子让兄、存中、二郎一起宴饮之时,二郎提到他做的一首小曲,观之甚妙。我料二郎不会向爹爹提起此事,故说与爹爹听听。”

徐修一听又是无语,这范纯礼现在这么激动还不忘提一下自己的事。

“是何小曲,说来听听?”范仲淹亦是好奇

范纯礼从范仲淹桌上拿了纸笔,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完,范纯礼就退了出去。

范仲淹的目光落在纸上,那字句仿佛带着秋夜的悲凉,瞬间攫住了他的心神。

他怔立良久,仿佛魂魄都被那字里行间的孤绝与苍凉吸走。

他开口时,声音竟己沙哑:“二郎……此曲……你究竟从何处听来?”

“回老师,学生以前偶然所得,己是记不清了,今日与诸位师兄唱和秋景,想起此曲。”

范仲淹不再追问,只是缓缓负手,踱至窗边。

窗外,一轮孤月正悄然爬上中天,清冷的辉光洒满庭院,也落在他沟壑纵横的脸上。

他望着那月,目光却仿佛穿透了时空,声音低沉而疲惫,带着无尽感慨道:“前几日,滕子京来信,要我为他重修的岳阳楼作一篇记。我提笔数次,写了很多,却总觉辞不达意,难得要领。”

他顿了顿,那叹息仿佛承载着山河之重:“这两日……我反复思量这一生。自泰州筑堤御海,到冒死谏阻章献太后谕制;从汴京主持新政,激荡风云,到西北宣抚御边,枕戈待旦;辗转邠州,又至这邓州……桩桩件件,恍如昨日。”

他枯瘦的手扶住窗棂,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声音里浸透了迟暮英雄的苍凉与不甘:“我己近花甲之年,这一生,眼看就要走到尽头了。可我范仲淹……究竟为这大宋江山,为这天下苍生,做了些什么?夙夜忧叹,殚精竭虑,所得几何?所失又何其多!”

想到徐明棠的农书,他眼中才闪过一丝微光,语气稍缓,带着一丝难得的慰藉:

“昨日你阿姐转与我的书我我己拜读,此农书,集百家之长而切合时务,更兼诸多新巧之法,若能广布天下,实乃泽被万民之无上功德!老夫……有幸为之作序,亦是此生快事。”

他再次陷入长久的沉默,月影在他身上缓缓移动。

整个书房仿佛凝固,只余下他沉重而悠长的呼吸。

每一次吸气都仿佛汲取着山河的叹息,每一次吐纳都似带着万钧的重担。

那数十载的宦海沉浮、黎民疾苦、家国忧思,如同无数条冰冷的锁链,紧紧缠绕着他的心魄,勒得他几乎窒息。

他反复诘问自己:这一生,所求为何?所行何益?这沉重的忧思,究竟该安放何处?难道只能化作一声长叹,消散于这寂寂秋夜?

目光无意识地扫过窗棂,掠过庭院中那株在月下摇曳的老树,树影婆娑,仿佛无数生灵在无声地诉说。

倏忽间,无数画面在他眼前奔涌、碰撞、碎裂又重组——是泰州堤坝上民夫们佝偻的脊背与浑浊的汗水;是汴京朝堂上为争新政而面红耳赤的同僚;是西陲边关将士们饱经风霜、却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