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特维茨的北上之行绝非偶然。德国参谋本部早己制定了对华战略的B计划。
若无法说服袁世凯政府加入同盟国,就设法在远东制造事端,牵制日本兵力。
西平这支敢对日本出手的神秘部队,无疑是绝佳的棋子。
"只要能让中日爆发全面冲突,"
欣策在给柏林的密电中写道,
"帝国在山东的损失就有望挽回。"
字里行间透露着阴冷的算计。
他甚至秘密准备了军火清单,准备在适当时机提供给36师。
而在驶往奉天的列车上,拉特维茨正反复研读关于杨不凡的零星情报。
这位德国军官不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怎样难以揣测的对手。
车窗外的东北平原一望无际,就像这场暗潮汹涌的国际博弈,看不到尽头。
……
东京霞关的外务省大楼内,加藤高明外相面色阴沉地召见中国驻日公使。
会客厅的和纸屏风上投射出两人紧绷的身影。
"贵国军队的行为己经严重损害了日清亲善,"
加藤的声音如同冰刀般锋利,"帝国政府要求立即严惩肇事者。"
他刻意将茶杯重重放下,瓷器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室内格外刺耳。
与此同时,在柏林郊外的德军参谋本部,一群将校正围坐在巨幅远东地图前。
"支那军队这次行动是个意外之喜,"
作战处长指着西平的位置,"我们应该暗中添柴加火。"
参谋们低声讨论着向36师秘密输送军火的可能性,墙上的普鲁士时钟滴答作响,仿佛在计算着最佳时机。
伦敦方面,英国驻日大使正与日本外务次官进行紧急会晤。
"大英帝国希望各方保持克制,"
大使抚摸着怀表链条,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
"远东的稳定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这番看似劝和的表态背后,实则是担心日本过度扩张会影响其在华利益。
而在西平的街巷间,卖豆腐的老王和邻居们蹲在墙根下抽着旱烟。
"听说东洋人要来报仇?"
老王忧心忡忡地问。
铁匠铺的张师傅吐了口烟圈:
"咱们小老百姓懂什么?只求别又打仗就好。"
他们浑浊的眼中映照着对太平日子的渴望,却看不见千里之外那些正在决定他们命运的外交博弈。
这场由铁轨引爆的危机,就像一块投入池塘的石头,激起的涟漪正扩散至世界各个角落。
从东京到柏林,从伦敦到华盛顿,各国的外交电报昼夜不停地穿梭,而东北百姓只能在战战兢兢中等待命运的宣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