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此为军法农作,令懒散散漫之徒无所遁形,务使勤者竭力,尽地力之效!”
崇祯的瞳孔不断放大,标准化和集约用地都被你弄出来了,但是徐光启好像没有发现皇帝炽热的眼神,指向垦地边缘一排正在搭建的简陋棚屋:
“农闲之时,尤其秋冬两季,则转为兵!由熟悉军阵武艺的老教头,统领操练武艺、演练阵型、学习守城、侦察哨探等基本战技!”
“有组织的团练,当遇有地方小股流寇侵扰,既能护卫粮仓田舍时,还能庇佑地方,又可进行清剿!”
“第二重,在卫所中设工匠部。”
“农具损坏修葺,庄内设立铁木作坊,收纳铁、木巧匠各一二名,一则及时修补,免农具朽坏误农时。”
“二则教导卫所内聪颖少年,传授锻打、木作之基本技艺!此为实用之学,日后若遇兵事,可转为简单军械修造之工坊!”
“猪、羊、鸡鸭,同样不可废!选伶俐子弟专司养殖,积累经验,既增油水,又备不时之需!”
“第三重,则是仓储自足与军民一体!”
“无论丰年灾年,粮为根本!当筑高大、通风、防鼠防潮之粮仓数座!
“除上缴份额,其余所产,无论番薯、杂粮、豆类、甚至塘鱼腌腊,皆按人头定额收缴入仓!精打细算,由可靠老卒监管,非遇饥荒或战事不可轻动!此谓‘深挖洞、广积粮’,以备万一!”
他顿了顿,声音更沉:
“待农战技艺皆熟,仓廪逐渐充实之后……可令其分出经验丰富之教习官与精干老卒十数名,结为小队。”
“持庄中新法图册、良种薯藤、以及简明农战规程,分赴那流民汇聚、土地荒芜、官府无力或动荡不安之地!择其稳妥之乡绅大户或地方贤能官吏合作,如法炮制!”
“其所产之粮,供应当地,缓解官仓压力。所练之兵,亦可协防地方,甚至听候朝廷调遣支援他处!”
“妇人亦不可闲,设布、麻作坊,教导纺纱、织布、缝纫之技!庄户所产棉花麻线即可自用。一可保障本庄衣被所需,自产自足。”
“二可为农兵制作统一标识的坎肩绑腿等物;三可出售盈余,增添庄中资财!”
听到这里崇祯人麻了,问了一句:
“后面是不是从其中挑选精锐,在各地组成常备军,方便中央及时调遣,而这些新式卫所提供部分钱粮,减少中央支出,降低军费。”
看到徐光启眼前一亮,崇祯心里顿时就明白了,还真是这么想的,不是,老徐,大明有点容不下你了,太超标了。
“陛下也关注西洋之事?”徐光启有点兴致勃勃地问道。
崇祯微微一愣,顿时明白了,徐光启不愧是中西学的大师,他肯定是听到常备军的传言,才萌生出这个想法。
听完徐光启的话,崇祯暗道和自己的预想相差不多,有些好奇问道:
“这些想法皆是爱卿想出来的吗?”
“陛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常备军的设想是好的,但是与大明的实际不符,老臣才想着和大明现有的政策结合一下,才琢磨出此法。”
崇祯点了点头,对徐光启不由得高看很多,学问好,不迂腐,精通东西方的学问,会融会贯通,还是一个科学家,崇祯此刻很想对徐光启说:老徐,你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