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头饺子?”崇祯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过,但一时想不起具体。+新?完,本*神`站¢ *追`最′新!章-节^
“是,据说此法在南方市井间颇为流传,取其鱼头之精华,去其腥膻,独留其鲜。”徐光启解释道,随即示意老妇人,“李家的,给陛下说说这饺子的关窍。”
老妇人见皇帝如此亲切,胆子也大了些,指着饺子道:
“回万岁爷的话,这鱼头饺子,最要紧的是拆鱼肉!得选那活水养的大鱼,鱼头才够鲜甜肥美。俺当家的今早现捞的,足有七八斤重!鱼头劈开,用来炖汤,将鱼头一点点剔下来,仔细得很!”
她比画着,眼中闪着农家主妇特有的精明:
“剔下来的肉,用刀背细细剁成茸,再拌上俺自家腌的咸菜末子、剁碎的野葱、姜末,淋上一点烧热的香油,顺着一个方向搅打上劲!这馅儿就成了!”
崇祯听得入神,夹起一个沉甸甸的饺子。那饺皮果然厚实筋道,咬破的瞬间,一股滚烫、浓郁到极致的鲜汤猛地涌入口腔!
那汤汁带着鱼头特有的胶质感和醇厚感,鲜得纯粹,咸菜末的微咸微酸恰到好处地解了腻,更提了鲜,野葱的辛香和姜的微辣,烘托鱼肉的鲜美!
馅料软嫩弹牙,几乎入口即化,却又能清晰地感受到鱼肉的纤维感,毫无腥气,只有满口的鲜甜丰腴!
“好!”崇祯忍不住赞了一声,他又夹起一个,这次细细品味,带来一种奇异的满足感。“此等鲜味,民间智慧,果然不可小觑!”
他看向徐光启,眼中带着赞叹。~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_
徐光启也夹了一个吃着,笑道:
“陛下圣明。鱼头在庄户人家,是难得的荤腥。鱼头之精华,尽入饺汤之中,汤浓馅美,实乃贫苦百姓解馋饱腹、补充油水的一道妙品。老臣在此试种新粮,常与庄户同食,此饺最是解乏。”
崇祯默默点头,又吃了几个饺子,那鲜浓的汤汁和厚实饱腹的饺皮,不知不觉之中一盘饺子被暴风吸入。
崇祯帝意犹未尽地放下手中那朴素的竹筷,舌尖仿佛还残留着鱼头馅的浓郁鲜香与饺皮厚实的劲道。一盘饺子,就在这不经意间被“暴风吸入”,这在紫禁城中是绝难想象之事。
看了看徐光启那带着了然笑意的眼神,竟一时语塞,只下意识地抚了抚微胀的肚子。
“民以食为天,此‘食’之一字,”崇祯慨叹道,目光投向窗外那片波光粼粼的鱼塘和新垦的绿地,
“方才爱卿的农桑精要。爱卿对这皇庄未来,可还有更深远之谋?”
徐光启见皇帝兴致正浓,神情恳切,知道这正是详细陈说良机。他引着崇祯走出简朴的饭厅,漫步于庄内的田间小路上。
徐光启指着那片在阳光下闪烁的鱼塘,
“陛下请看此塘,并非只为蓄水浇地、提供盘中鱼肉。”
他走到一处田埂高地上,示意崇祯。
“塘水灌溉两侧新辟秧田,肥水滋养禾苗。夏季暴雨之时,多余雨洪排入塘中蓄纳,避免淹没良田。”
“待到秋末冬初水落,又可抽干或部分抽干池塘,起出那积淀的厚厚一层黑亮淤泥!此塘泥饱含腐殖,性温而沃,乃是上等肥料!施用于旱地坡田,地力倍增!”
他的手指移向远处堆肥处,几个庄户正将沤烂的草秸、落叶、禽畜粪便拌入些许生石灰消毒。¢看?书~屋.小?说?网+ ,追′最+新_章?节,
“至于田中废弃稻麦秸秆、打谷后糠秕、菜叶杂草,经堆沤发酵腐熟之后,便是极好的基肥!”
“或直接还田,或撒入塘中助长浮萍水藻,水藻乃鱼虾天然食饵,而塘底鱼虾粪便,又成为塘泥养分”
“如此一来,田中产出,庄户食用之剩余,庄户排泄,皆循自然之道,最终又还于土地鱼塘,生生不息!”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沉静与自信。
崇祯在一旁已经看呆了,不是哥们,你是穿越者还是我是穿越者,你怎么这么秀,循环农业都被你弄出来了。
“此法还可套用于大明卫所,这卫所不同于以往卫所。”
“老臣设想,此新卫所当有三重。”徐光启掰着手指数来,条理分明。
“第一重,按什伍分组,设小组长、队长。划分责任田块,定下耕种、管理、施肥、灌溉、收获之各项定额、工序、规程!
“每日上工点卯,农艺精湛之老农或技术吏员担任教习官,现场指导,严加考核!完成定额,超额有赏!懈怠、出错则扣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