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91章 招降

第91章 招降

自汴梁投诚以来,徐达觉得左君弼熟知河南情况,于是左君弼始终跟随徐达大军行动,但是每日过得都如履薄冰。,w′b/s·z,.¢o*r/g_

他的营帐被安置在中军附近,看似受重用,实则时刻处于徐达的监视之下。

每日议事,他总是低垂眉眼,沉默寡言,生怕说错一字便招来猜忌,腰间那把跟随他多年的佩刀,也再未饮过敌血。

第二日拂晓,洛阳城头的元军哨兵惊恐地发现,三十万明军如潮水般涌来,将整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黑色的营帐沿着城墙连绵数十里,“徐” 字大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铁幕。

洛水被战船封锁,城外农田里的庄稼己被踩踏殆尽,唯有肃杀的兵气弥漫在空气中。

此时徐达中军大帐内,朱槿正抱拳向前,目光灼灼:“大帅,让末将担任使者入城!末将能言善辩,定能劝得阿鲁温归降!”

徐达握着文书的手猛然收紧,抬头看向朱槿时,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决:“不行!这阿鲁温可不是山东的王宣父子。王宣父子反复无常,诈降后又反叛,差点让你命丧沂州!”

他顿了顿,语气虽缓,却依旧强硬,“此次洛阳招降,凶险难测。你是我麾下难得的将才,绝不能再犯险!”

朱槿心中一动,己然明白大帅对自己的关切与筹谋,默默退后半步。

心中很是无奈:“看来没办法出去浪了。”

此时徐达沉声道:“去把左君弼叫来。”

不多时,左君弼疾步而入,额角还带着赶路的薄汗。他单膝跪地,声音发颤:“末将左君弼,听候大帅差遣。”

徐达将目光转向这个新降的将领,此人曾是盘踞陈、颍的枭雄。

“左将军,” 徐达声音不疾不徐,“听闻你与阿鲁温曾有旧交?”

左君弼猛地抬头,额角渗出细汗:“回大帅,早年在汴梁时,与阿鲁温有过数面之缘。,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

“好。” 徐达将书信推到案前,烛火映得他眼神幽深,“你持我亲笔书信入城招降。就说我徐达敬仰阿鲁温是元末名臣,不愿洛阳百姓遭战火涂炭。若开城归降,吴王定保他部曲安稳。”

帐内空气骤然凝固。常遇春急得跨前一步:“大帅!左君弼新降,恐有变数!”

徐达却抬手示意噤声,目光如鹰隼般盯着左君弼:“洛阳城防坚固,我三十万大军陈兵城下。左将军此去,既是凭旧情劝降,也是向吴王表忠心。”

他顿了顿,语气似笑非笑,“若阿鲁温肯降,你是首功;若有异动……” 未说完的话让帐中寒意更甚。

左君弼扑通跪地,额头贴地:“末将定不负大帅所托!” 接过书信时,他的手在烛火下微微发颤。

离开中军大帐,左君弼只觉双腿发软。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他却遍体生寒。

腰间的佩刀随着脚步轻晃,提醒着他此刻的处境 —— 这既是机遇,更是生死考验。他深知徐达此举是对他的试探,若稍有差池,等待他的将是万劫不复。

跨上战马,左君弼带着两名徐达的亲兵缓缓朝着洛阳城而去。沿途明军将士的目光如芒在背,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心中反复背诵着徐达书信中的言辞。

行至洛阳城下,望着城头上寒光闪闪的箭镞,他深吸一口气,高举白旗,大声喊道:“我乃吴军使者左君弼,求见汝阳王阿鲁温!”

城门缓缓开启,吱呀声在寂静的空气中格外刺耳。左君弼牵着马踏入城中,两侧元军士卒手持长矛,虎视眈眈。街道上行人稀少,店铺紧闭,唯有萧瑟的风卷着枯叶掠过青石板,平添几分肃杀。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往昔,那时的洛阳车水马龙,他与阿鲁温在酒肆中把酒言欢,谁能料到今日竟以这般尴尬的身份重逢?穿过几条街巷,左君弼终于抵达王府。,p^f′x·s¨s¨..c*o¨m?

望着朱红大门上斑驳的铜钉,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而入。

庭院中,几株老槐树枝叶稀疏,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风云变幻的局势叹息。首到听见侍卫禀报 “吴军使者左君弼求见”,他才定了定神,跟着侍从走向正厅,迎接未知的命运。

待左君弼领命而去,常遇春仍满脸担忧:“大帅,如此冒险……”

“不冒险何来转机?” 徐达望着沙盘上洛阳的标记,手指重重按在城墙上,“左君弼若真心归降,阿鲁温看在旧情与局势下或能动摇;若他有异心,我军城外压境,谅他也掀不起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