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3 章 万户

第33 章 万户

我自诩钻研火器数十载,今日才知井底之蛙为何物!”

陶广义忽然抓住朱槿的手腕,布满老茧的手指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几乎是半拖半拽地往工坊深处走:“二公子快随我来!您发明的苏钢法实在大才。”

随行的蒋瓛见状,下意识伸手阻拦,却被朱槿抬手制止——他望着陶广义肩头落满的铜屑与火药渍,忽然想起史书里那些为钻研学问蓬头垢面的匠人,心底泛起温热。

工坊内蒸腾着铜水的热气,三尊新铸的火铳在木架上泛着青紫色的冷光。陶广义松开手,颤抖着取下其中一尊,用袖口反复擦拭枪管:“按您的图纸,将闭气环厚度增加三分,又在药室与铳管连接处铣出凹槽,昨日试射时竟无半点火药外泄!射程足足多出二十步!”

朱槿接过火铳,指尖抚过铳管尾部的环形凸起——那是他参照后世枪械膛线原理改良的闭气装置。陶广义凑在一旁,像个求师长评点的学童,目光死死盯着他的指尖:“只是这凹槽铣削极难,工匠们断了五把铣刀才琢磨出分寸……”

“关键在冷却。”朱槿忽然开口,“铣刀浸过麻油再下刀,铜屑便不会黏在刃口。”他从腰间解下牛皮水囊,往铳管凹槽处滴了几滴,“明日可试试这个。”

陶广义愣了愣,忽然扑通跪下,额头触地:“老朽自诩火器通神,今日才知何谓天外有天!请二公子收老朽为徒!”

朱槿慌忙搀扶,却触到对方后颈凸起的骨骼——这是常年俯身工坊、盯着火器图纸留下的印记。他心底一软,低声道:“陶先生是火器大才,我不过略通皮毛。若想让这铁家伙轰开平江城墙,还需先生携工匠们全力施为。”

说着,他从袖中抽出一卷羊皮纸,正是昨夜挑灯重绘的红夷大炮图纸:“此炮名为‘红夷’,炮管长三尺三寸,药室深五寸,可装火药十斤,铁弹重六斤。”他展开图纸,指尖划过炮耳与准星的标记,“需用生熟炼铁法铸炮身,再以冷锻之术锤击内壁,方能承受膛压。”

陶广义盯着图纸上的抛物线弹道图,呼吸骤然急促:“若真能铸成,莫说平江城墙,便是元大都的瓮城也能轰塌!”

朱槿此时想起史书中陶广义试飞天器时那句“我固知此术险,然天下事必有人敢为”,忽然握住他的手,郑重道:“待火炮成时,我陪先生同登城楼,看这铁弹如何让贼寇胆寒。”

工坊外,暮色渐浓。陶广义捧着图纸往锻炉走去,火光映得他满脸通红,恍若披了一身火云。

蒋瓛低声道:“二爷,该回府了。王妃还等着你吃午饭。”

朱槿转身对蒋瓛沉声道:“传我令,从今日起,兵仗局上下人等俸禄翻倍。若有工匠因火药爆炸伤亡,抚恤金按战死军士例发放。”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工坊内缺指少眼的老匠人们,“若老朱那边有异议,便从我的私库里支银子。”

蒋瓛一怔,旋即拱手应下。朱槿望着陶成道在锻炉前佝偻的背影,想起方才老者讲解时,袖口露出的烧伤疤痕——这些在旁人眼中“玩火药的疯子”,实则是在用血肉之躯为大明铸剑。

与此同时,吴王府暖阁内,朱元璋捏着茶盏,听毛骧禀报兵仗局诸事。当“红夷大炮图纸”六字落下,茶盏重重磕在紫檀桌上,溅出的茶水在黄梨木案上烫出暗痕。

“你亲眼所见?”朱元璋灼灼盯着毛骧,后者忙低头重复:“千真万确。陶广义己对二公子行大礼,图纸上还盖着兵仗局的火漆印。”

“好!好个朱槿!”朱元璋忽然拍案大笑,震得梁上雀儿扑棱棱乱飞,“当年郭元帅说咱得麒麟儿可安天下,果真不假!”他猛地站起身,在暖阁里来回踱步,腰间玉带钩刮过桌角发出刺耳声响,“传旨:兵仗局俸禄按朱槿所言翻倍,再赐陶广义名‘成道’,封万户!若能在咱生辰前铸出红夷大炮——”他忽然停步,目光灼灼,“所有人俸禄翻三倍,工匠皆赐‘忠勇’腰牌!”

毛骧领命欲退,却被朱元璋叫住:“且慢。你说那小兔崽子哪来的银子充大方?”

毛骧垂手道:“属下不知。”

“罢了。”朱元璋挥挥手,嘴角却泛起笑意,“随他去吧。天捅破了,有他老子顶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