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微微亮,王府后院,朱槿双掌缓缓推出,玄色长衫随着动作舒展如鹤羽:“娘,掌心要虚,气沉丹田。^x¢7.0!0+t¢x?t′.,c-o`m′”
马秀英素色裙裾掠过青砖,学着他的样子画圆,眼角细纹里藏着笑意:“这拳软绵绵的,倒像揉面团。”
忽听得 “砰” 的一声闷响,朱标将石锁重重砸在青石上,汗水顺着脖颈滑进交领里。他甩了甩酸胀的手臂,目光扫过母亲微颤的指尖:“二弟,母后身子弱,莫要累着她。”
朱槿收势转身,瞥见兄长小臂虬结的肌肉在夕阳下泛着油光。
不由心中暗想:“大哥现在的身体,就算未来老朱再怎么压榨他,也会无恙吧,再说大哥的身边还有我相助。”
朱元璋此时负手站在廊下,目光在朱槿的剑势与朱标的石锁间来回游走,唇角微抿——他向来嫌太极拳绵软,此刻却不得不承认,妻儿练完后气色颇佳。
“收势。”朱槿低喝一声,马秀英扶着石桌轻笑喘息。朱标见状,忙递上温好的蜜水,却被她推去给朱槿:“你弟弟费了力,先喝。”
朱槿接过碗,余光瞥见父亲盯着自己:“爹。这路拳讲究以柔克刚,不是说了现在还不适合你,等以后有的是时间让你练习。”
朱元璋哼了声:“咱还需用柔?待平江城破,北元铁骑照样——”
“重八!”马秀英忽然正色,“槿儿说你杀心太重,这拳讲究修身养性,现在的你还不能修身养性,就先让我与标儿练着,待天下平定,你再学不迟。”
朱槿强忍住笑——母亲这顶“杀心太重”的帽子扣得妙,既断了父亲的牢骚,又暗合他“称帝后再修身”的打算。果然,朱元璋张了张嘴,终究没反驳,只瞪了朱槿一眼:“就会哄你娘!”
朱标趁机扛起石锁,咧嘴笑道:“爹且宽心,儿子每日练完武便读《资治通鉴》,昨日还与李学士辩了半个时辰‘商君变法’。.微-趣·暁/税_枉? `已^发¨布,蕞+欣-彰_结`”
“辩赢了?”朱元璋挑眉。
“自然是儿子赢了。”朱标擦了把汗,石锁在他肩头稳如泰山,“李学士夸我‘刚柔相济’,还说若能将太极中的‘势’融入治政,必是明君气象。”
马秀英闻言,朝朱槿递去赞许的目光——这孩子早知朱标文弱,竟暗中让李善长配合,将武学与治术勾连。
朱元璋却背着手走到朱标身前,忽然伸手按在他肩头。
朱标一愣,随即沉腰坠马,任父亲按压。片刻后,朱元璋收回手,眼底掠过一丝惊诧——这小子的下盘竟比去年稳了三倍,怕是寻常武将也未必能推动。
“你们两个兔崽子,打完拳,该去大本堂的就抓紧去大本堂,该回房研发火炮的就抓紧回房研究!莫要在这烦老子。”朱元璋脸上有些羞红。怕是再过几年,连这个从小孱弱的大儿子自己都打不过了。
说着,朱元璋假装有事,离开了马秀英的小院。
朱槿在王府陪娘亲待了一会儿,便前往兵仗局。
这兵仗局本是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才下令建造的,却因他的缘故提前了许多时间。
朱瑾刚到兵仗局,便见一道灰扑扑的身影从工坊深处撞出来——那人蓬头垢面,衣襟上沾着焦黑的药粉,唯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朱二公子在哪里?”
朱槿盯着眼前形如乞丐的人,转头询问随行的蒋瓛。¢优-品_暁¢税/枉. -免^费¢悦?黩\
“回禀二爷,此人名叫陶广义。”蒋瓛低声道,“他沉迷火器研发,如今是兵仗局管事。听闻此前的火铳图纸是二爷所绘,想必是为此急切赶来。”
朱槿闻言,立刻想起关于陶成道的记载:此人元至正十八年(1358 年)曾率三百弟子追随朱元璋,献上祖传《用军策》及自撰的《火器神谱》,被朱元璋封为咨议参军,负责管理火器,其发明的火器助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等势力,后被朱元璋赐名“陶成道”,又获封“万户”。晚年他尝试以火箭飞天,设计了绑有 47支“飞龙”火箭的座椅与风筝,最终因火箭爆炸坠亡,197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纪念他的功绩,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 Hoo(万户)。
陶成道可谓是世界飞天第一人。
蒋瓛话音刚落,陶广义己冲到朱槿面前,上下打量:“敢问您可是朱二公子?”
“正是。”朱槿答道。
刹那间,陶广义眼放精光,似见稀世珍宝:“二公子,您提供的火铳图纸当真是神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