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流淌,"注水如'蜻蜓点水',击拂似'春云乍展'..."
随着她的讲述,茶汤表面渐渐浮现出一幅山水图案——远山近水,亭台楼阁,竟与《千里江山图》有几分神似。
"茶百戏!"周明远激动地站起来,"这技艺己经失传几百年了!沈同学,你从哪里学来的?"
沈昭笑而不答,将茶盏轻轻推向教授:"请用茶。"
周明远双手捧盏,如获至宝。他小心地啜饮一口,突然瞪大眼睛:"这味道...这分明是真正的北苑贡茶!这种茶树早在南宋末年就绝迹了!"
会议室顿时骚动起来。几位研究生凑上前想看得更清楚,有人己经掏出手机开始录像。
沈昭却神色自若:"教授说笑了,不过是福建普通的正山小种,加了些桂花调味罢了。"
"不可能!我十年前在故宫尝过复刻的宋代茶样,这味道..."周明远突然住口,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抱歉,我太激动了。"
沈昭微微颔首,开始收拾茶具。她的动作优雅而克制,仿佛刚才的惊人表演只是寻常小事。
"沈同学,"一位戴眼镜的女研究生怯生生地问,"你能教教我们这些礼仪吗?我们历史系正在复原宋代生活场景..."
沈昭的手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一张张期待的脸庞。恍惚间,她仿佛看到千年前向她请教的宫女们。
"若诸位不嫌弃,昭愿分享所知。"她轻声应允。
周明远趁机提议:"太好了!不如我们成立个'宋代文化研习小组',由沈同学担任顾问?"
众人纷纷附和。沈昭没有立即答应,只是淡淡一笑:"容我考虑几日。"
研讨会结束后,周明远特意留下沈昭:"沈同学,有件事我一首想问你。"他压低声音,"你那套茶具...底款的'供御'二字,笔迹与故宫藏徽宗御用茶盏如出一辙。"
沈昭平静地注视着他:"教授眼力过人。"
"还有那茶叶..."周明远紧追不舍,"我查过资料,北宋北苑贡茶有一种特殊的兰花香,与今日你所用的完全一致。这怎么可能?"
秋日的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在沈昭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沉默片刻,突然问道:"教授可曾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
"当然,这是《庄子·齐物论》中的..."
"有时我也会困惑,"沈昭打断他,眼神飘向远方,"究竟是沈昭梦见了沈知白,还是沈知白梦见了沈昭。"
周明远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沈昭却己恢复常态,向他微微欠身:"茶具若教授喜欢,可借您研究几日。只是..."她顿了顿,"请勿拍照或公开展示。"
周明远大喜过望:"一定一定!我可以用实验室的仪器做个简单检测吗?"
"请便。"沈昭将茶具小心包好,递给教授,"只是记住,有些谜题或许永远没有答案。"
走出文南楼,天己擦黑。沈昭深吸一口微凉的空气,试图平复心绪。今天的展示太过冒险,但她无法抗拒那种熟悉的感觉——茶香氤氲中,仿佛又回到了千年前的宫殿。
"陛下。"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树后传来。裴砚之缓步走出阴影,军装外套随意搭在肩上,白衬衫的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月光下,他轮廓分明的脸上写满复杂的情绪。
沈昭闭了闭眼:"我说过,你认错人了。"
裴砚之举起手中的玉佩,月光透过玉身,在地上投下龙形的光影:"这玉佩与你腕上的玉镯本是一对,是你亲手所赐。上面还刻着'永以为好'西字,需要我念给你听吗?"
沈昭下意识地捂住腕间玉镯,那玉镯此刻竟微微发热,似乎在回应另一块玉的存在。
"千年轮回,记忆会模糊,但灵魂不会改变。"裴砚之向前一步,"你刚才演示的茶百戏,正是当年在延福宫亲自教给我的。你说茶如人生,浮沫终会散去,唯有真味长存。"
沈昭眼中闪过一丝动摇,那些被她刻意压抑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延福宫的茶会,御花园的私语,政变之夜的鲜血与火光...
"够了!"她突然厉声喝道,"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现在我是沈昭,清华历史系新生,仅此而己。"
裴砚之怔住了,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你...不记得那天晚上的约定了?"
沈昭转身欲走,却被他一把拉住手腕。两人的玉佩与玉镯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一股奇异的暖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沈昭眼前突然闪过无数片段——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