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昭欠身行礼,转身离去。她的步伐不急不缓,却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仪,让周明远恍惚间仿佛看到古画中走出的宫廷贵人。
走出教学楼,沈昭深吸一口气。秋日的清华园美得令人心醉,却又熟悉得令人心痛。她沿着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手指轻轻抚过路边的石栏、古树,仿佛在与老友打招呼。
"这里曾是梅林..."她停在一片草坪前,轻声自语,"那年雪后初晴,我还在此处与苏学士对诗。"
不远处,一群新生正在学长带领下参观校园。导游指着二校门介绍:"这座门始建于1909年,是清华最早的校门..."
沈昭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在她记忆中,那里曾是一座精致的亭子,夏日里她常与宫女们在那里赏荷纳凉。
"同学,你是新生吗?要不要一起参观?"一个热情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沈昭回头,看到一张阳光灿烂的脸。对方胸前挂着志愿者证,上面写着"经济管理学院 林小雨"。
"谢谢,我想自己走走。"沈昭礼貌地拒绝。
林小雨却自来熟地凑过来:"你是历史系的沈昭吧?开学演讲太棒了!我室友说你简首像从古代穿越来的才女!"
沈昭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过奖了。"
"对了,你肯定对国学社感兴趣吧?"林小雨兴奋地说,"今晚七点有招新活动,据说还请了古琴大师来表演呢!"
古琴...沈昭心头微动。千年过去,不知还有几人能弹出真正的《广陵散》?
"我会考虑的。"她微微颔首。
与林小雨分别后,沈昭来到图书馆前。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与她记忆中的藏书楼相去甚远,但知识的本质从未改变。她仰头望着高耸的玻璃幕墙,阳光透过玻璃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知白..."
一个低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沈昭身体一僵,缓缓转身。
裴砚之站在三步之外,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压抑千年的思念。他比沈昭高出大半个头,肩宽腿长,一身军装更显英挺,此刻却像个迷路的孩子般手足无措。\n\i,y/u_e?d`u`.?c′o¨m`
"你认错人了。"沈昭声音冷静,眼神却微微颤动。
裴砚之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那枚古玉:"千年过去,你连我也不认得了吗,陛下?"
沈昭看到玉佩的瞬间,呼吸一滞。那是她亲手雕刻的龙凤佩,世间仅此一对,另一只正戴在她的手腕上。
银杏叶无声飘落,隔开两人之间的空气。千年的时光在这一刻仿佛凝固。
3 宫廷礼仪研讨会(上)
文南楼215会议室里,二十余名师生围坐在长桌旁。周明远教授正在调试投影仪,屏幕上显示着《宋史·礼志》的选段。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北宋宫廷中的'茶仪'。"周明远推了推眼镜,"根据史料记载,宋代宫廷茶礼极为讲究,可惜具体流程己经失传..."
会议室门被轻轻推开,沈昭悄然而入。她今天穿了件淡青色旗袍,外搭米色针织开衫,发髻松松挽起,插着一支白玉簪。这身打扮在现代校园里略显复古,却意外地与她古典的气质相得益彰。
"抱歉,我来晚了。"沈昭轻声致歉,声音不大却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下来。
周明远眼前一亮:"正好,沈同学。我正想找位同学演示《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点茶'动作,你有兴趣试试吗?"
沈昭目光扫过桌上摆放的茶具——建盏、茶筅、青瓷茶罐,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教授,这些器具..."
"哦,这是按故宫藏品复制的。"周明远解释道,"虽然不能百分百还原,但大体形制应该差不多。"
沈昭轻轻摇头,从随身携带的锦囊中取出一个小包:"若教授不介意,昭带了自用茶具。"
她展开素绢,露出一套小巧的茶具:一只天青色茶盏,盏底有暗刻的"供御"二字;一把象牙茶匙,柄上缠着褪色的金线;最令人惊讶的是那个黑漆描金茶罐,盖子上赫然是宋徽宗亲笔的"雨前"二字。
周明远倒吸一口冷气:"这...这是..."
"仿制品而己。"沈昭淡然道,手指轻抚茶罐,"家中长辈所赠。"
她动作娴熟地温盏、投茶、注水,手腕翻转间,茶筅在盏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吸引。
"《大观茶论》云:'点茶之妙,在于轻重缓急之间。'"沈昭的声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