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32章 江山笔砚:沈昭的1999

第32章 江山笔砚:沈昭的1999

沈昭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急切地问:“孩子!告诉老夫,你这墨法,师承何处?这水珠的‘活气’,是如何点出来的?老夫浸淫墨法数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如此…”他一时间竟找不到合适的词,激动得胡子都在抖,“逸品天成!此乃逸品天成啊!”

周围瞬间落针可闻。所有目光,惊愕、羡慕、探究、嫉恨,齐刷刷聚焦在沈昭身上。“逸品”二字从傅青崖口中说出,分量重逾千斤!

李曼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孙薇薇则捂住了嘴,眼睛瞪得溜圆。角落里一首努力降低存在感的陈招娣,也忍不住抬起头,望向那个沐浴在院长灼热目光下的身影,眼神里充满了敬畏。

沈昭轻轻抽回自己的手腕,动作自然,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疏离。她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晚辈礼,声音清晰平稳:“院长谬赞。学生沈昭,并无师承。墨法水气,不过是…心有所感,笔随意动罢了。”她顿了顿,补充道,“雨落残荷,声在有无之间。心静,则声自显。”

“心有所感…心静则声自显…”傅青崖喃喃重复着,眼中精光更盛,像是发现了稀世珍宝,“好!好一个心静则声自显!大道至简!返璞归真!”他猛地拍了一下大腿,不顾形象地哈哈大笑起来,“周主任!这学生,我要亲自带!今年的‘翰墨新芽’计划,名额给她一个!”

周维明连忙点头应下,看向沈昭的目光也充满了惊叹和重视。李曼的脸色彻底灰败下去,“翰墨新芽”是美院顶尖的资源倾斜计划,她托了父亲的关系也只拿到一个旁听资格!孙薇薇则倒吸一口凉气,看向沈昭的目光复杂难言。

沈昭依旧平静,只是再次微微躬身:“谢院长厚爱。”仿佛这足以改变一个学生命运的机遇,不过是拂过耳畔的微风。

---

清华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特有的陈旧纸张与灰尘混合的气息,沉甸甸地弥漫在空气中。窗外是深秋萧瑟的梧桐,枯黄的叶片打着旋落下。室内光线幽暗,只有几盏老旧的台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沈昭坐在靠窗最角落的位置,面前摊开一本线装影印的《宣和画谱》,旁边放着笔记本和一支普通的钢笔。她的目光并未停留在书上,而是越过窗棂,投向远处灰蒙蒙的天空,眼神空茫,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木质桌面上轻轻划动,仿佛在勾勒某种无形的疆域图景。灵魂深处,属于沈知白的记忆碎片如同沉船碎片,在意识的海底不时翻涌: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攻讦,御案前堆积如山的奏章,狼烟西起的边关急报…金戈铁马之声与眼前静谧的书香格格不入。`7*k′a¢n-s¨h!u*w,u+.!c¢o.m¨

“同学?”一个温和的男声在斜对面响起,带着一丝迟疑。

沈昭回神,目光聚焦。说话的是一个穿着整洁白衬衫、戴着细框眼镜的男生,气质斯文儒雅,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中国历代货币史》。他指了指沈昭手边的《宣和画谱》和旁边几本摊开的《宋代经济史纲》、《榷场制度考略》,脸上带着学者式的认真和好奇:“冒昧打扰。看你对宋代的书画和经济史都这么关注,尤其是《宣和画谱》这种内府著录…你对宋徽宗的‘画学’取士和当时宫廷书画收藏对民间经济的影响,有什么特别的见解吗?”

沈昭的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这男生气质干净,眼神清亮,带着一种未经世事磋磨的书卷气,与朝堂上那些老谋深算的面孔截然不同。她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收回目光,声音平淡无波:“见解谈不上。徽宗重艺,设画院,倡‘神、逸、妙、能’,搜罗天下名迹于宣和内府。其意在标榜文治,粉饰太平,亦或…以画艺之盛,掩盖边事之颓?”她语气微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峭,“至于影响…内府重金搜求,权贵附庸风雅,带动书画古玩价格畸高,汴京潘楼一带,巨贾云集,交易动辄千金。此非经济之福,实乃财富畸形聚敛,民脂民膏,尽入豪奢玩好之彀中。靖康之耻,金人掳掠,内府珍藏散佚殆尽,岂非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她的话语平静,却字字如刀,剖开繁华表象下的脓疮。

男生(顾砚舟)愣住了,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显然没料到眼前这个看起来沉静甚至有些冷淡的女生,竟能一针见血、甚至带着如此尖锐的历史批判眼光首指核心。他思索片刻,推了推眼镜,脸上浮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一丝棋逢对手的兴奋:“精辟!一针见血!那以你之见,艺术繁荣与经济基础,当如何平衡?或者说,国家层面的艺术推崇,其界限何在?”

沈昭的目光掠过他手中的《中国历代货币史》,淡淡道:“艺可载道,亦可娱人。载道者,当厚植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