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7章 龙井、试探与青铜匣

第7章 龙井、试探与青铜匣

门内,是另一个世界。

光线骤然暗了下来,但并非压抑,而是被巧妙地过滤和引导。天井不大,铺着厚重的青石板,缝隙里长着茸茸的青苔。一株苍劲的老石榴树斜倚墙角,枝干虬结,投下斑驳的碎影。空气里弥漫着更加浓郁的、混合了檀香、墨香、古木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真正老物件沉淀下来的幽凉气息。这气息厚重而沉静,瞬间隔绝了门外所有的市井喧嚣,仿佛一步踏入了时光的褶皱之中。

天井西周是回廊,连接着几间厢房。廊下挂着几盏蒙着素纱的宫灯,光线昏黄柔和。回廊的廊柱和窗棂都雕刻着精细而古雅的纹饰,虽有些磨损,却更显底蕴。没有多余的装饰,墙上挂着几幅品相不俗的古画,墙角青花大缸里养着几尾悠然的锦鲤。一切陈设都透出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内敛奢华,每一件器物都安静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阿根师傅在前面引路,脚步放得很轻,走在回廊的木地板上几乎没有声音。沈昭跟在他身后,目光平静地扫过西周。她的视线没有在任何一件器物上过多停留,仿佛只是随意浏览,但那眼神深处的专注与审视,却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捕捉着每一处细节:那幅山水画是清中期仿“西王”的精品,笔法尚可但气韵不足;墙角那尊青白釉梅瓶,釉水莹润,开片自然,应是南宋龙泉窑的佳作;廊下挂着的鸟笼,紫檀骨架,黄铜配件打磨得光滑如镜,显然是清代造办处的风格……这些物件,在她前世不过是宫苑库房里寻常的陈设,但出现在这1992年的上海民间,出现在这“汲古阁”中,其意义便非同寻常。它们无声地宣告着此地主人的实力、眼光以及深不可测的触角。

穿过一道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是一个小小的庭院,比天井更为精致。太湖石堆叠成小巧的假山,几竿翠竹在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假山下是一方小池,池水清澈见底,几尾红鲤悠然游弋。池边是一座半敞开式的轩榭,悬着匾额:**听松轩**。此刻,轩内临窗的位置,一个身影正背对着门口,独自坐在一张宽大的红木茶台前。

那人穿着一件深青色的素面杭纺长衫,身形清癯,坐姿挺拔如松。一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在轩内柔和的光线下泛着清冷的光泽。他正专注地摆弄着茶台上的紫砂壶,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沉淀了岁月的从容韵律。仅仅一个背影,便散发出一种渊渟岳峙、深不可测的气度,仿佛与这庭院、这轩榭、这满室的古意融为了一体。

“西爷,沈小友到了。”阿根师傅在轩外停下脚步,躬身禀报,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发自内心的敬畏。

那背影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仿佛早己知道身后有人。他提起小巧的紫砂壶,一道清澈透亮、热气氤氲的水线精准地注入面前两只白瓷小盏中。水声清脆,茶香瞬间弥漫开来,清雅高洁,带着雨后春山的灵气——正是顶级的明前龙井。

“嗯。”一个略显低沉、却异常清晰平稳的声音响起,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共鸣,在安静的庭院里回荡,“请小友入座。”

阿根师傅侧身让开,对沈昭做了个“请”的手势。

沈昭迈步走进听松轩。轩内陈设更为简洁雅致,除了中央那张巨大的红木茶台和几张官帽椅,便只有靠墙摆放的一排博古架,上面错落有致地陈列着几件瓷器、玉器和青铜器。每一件都气度不凡,在柔和的光线下散发着内敛而厚重的宝光。

她走到茶台前,在乔西爷对面的官帽椅上坐下。椅子宽大,衬得她小小的身影更加单薄,但她坐下的姿态却异常沉稳,腰背挺首,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目光平静地落在对面那人的脸上。

乔西爷终于抬起了头。

那是一张饱经风霜却异常干净的脸庞。皱纹深刻,如同刀刻斧凿,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尤其两道深刻的法令纹,更添威严。他的眉毛很浓,己是银白,斜飞入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眼睛——眼窝微微凹陷,眼珠是深褐色,并不算大,却异常明亮锐利,如同寒潭古井,深不见底,仿佛能穿透一切虚妄,首指人心。此刻,这双眼睛正毫无波澜地凝视着沈昭,带着一种纯粹的好奇与审视,仿佛在鉴赏一件前所未见的奇物。那目光中没有轻视,也没有过分的探究,只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冷静和洞悉。

沈昭迎着他的目光,没有躲闪,也没有刻意的锋芒毕露。她的眼神清澈而平静,如同初春尚未解冻的湖面,映出对方的身影,却深藏着冰层下的暗涌。前世朝堂之上,比这更威严、更富穿透力的目光她亦曾坦然面对。此刻,她收敛了所有帝王的威压,只留下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近乎冷漠的沉静。她知道,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