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朱砂画着龙虎山符箓,与林静秋旗袍盘扣里的图案完全相同。
下水道弥漫着霉味与铁锈味。孙强舅舅的煤油灯照出隧道两侧的涂鸦——全是"HSBC"的变体字母,有些还标注着数字。在拐角处,沈昭发现墙上钉着半张航海图,与王叔叔怀表里那张严丝合缝地吻合。
"你父亲的事,别查了。"孙强舅舅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二十年前那艘船上,不只有青铜器。"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烧焦的丝绸,隐约可见刺绣的龙纹——这是明代飞鱼服的残片!
沈昭接过残片时,指尖触到某种硬物。拆开丝绸夹层,一枚黄铜钥匙滑入掌心——匙柄刻着八卦纹,与将军罐里发现的那把正好是一对。钥匙齿痕呈现出诡异的对称性,似乎需要两把同时插入才能开启。
隧道尽头传来水声。孙强舅舅猛地吹灭油灯,将沈昭推进一个侧洞。黑暗中,沉重的皮靴声由远及近,手电光束扫过潮湿的墙壁。沈昭屏住呼吸,听见金属碰撞的轻响——是那把青铜匕首在鞘中颤动的声音。
"老孙头,乔西爷问你要个交代。"陌生的男声在隧道中回荡。回答孙强舅舅的是一阵剧烈的咳嗽,接着是身体倒地的闷响。沈昭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前世锦衣卫指挥使殉国前,也是这样咳着血倒在她面前。
皮靴声渐渐远去。沈昭摸出银针,借着钥匙的微光查看侧洞——西壁刻满奇怪的符号,有些像甲骨文,有些则是现代数字。突然,她的手指触到一块活动的砖石。推开后,里面藏着个生锈的铁盒。
盒中是一本残破的日记,扉页题着"丙申年寒露记事"。沈昭颤抖着翻开,第一页就让她如遭雷击——那是父亲的笔迹!日记记载着1956年一次秘密押运,其中提到"昭阳殿宝"印章被用于鉴定某批文物真伪。最惊悚的是最后一页的潦草字迹:
"他们发现了重生者。钥匙在双鱼玉佩中。勿寻我。"
铁盒底部粘着半块玉佩,鱼形纹路与沈昭前世佩戴的护身符完全一致。玉佩断裂处露出极细的金属丝——这竟是个精巧的机关!当她试图转动鱼眼时,隧道深处突然传来爆炸的轰鸣,气浪裹挟着热流席卷而来……
2 霜降疑云
爆炸的气浪将沈昭掀翻在地,双鱼玉佩从指间飞脱。她在碎石与尘土中翻滚,后脑重重磕在砖墙上。恍惚间,前世记忆如走马灯闪现——靖难之役那夜,燕军火炮轰开金陵城墙时,她也是这样倒在昭阳殿的蟠龙柱下。
玉佩在空中划出弧线,鱼眼处突然射出一道蓝光。光线在隧道顶部交织成星图,二十八宿的方位与前世钦天监密档记载的"建文西年异常天象"完全吻合。沈昭瞪大眼睛,天枢星位置多了一枚本不该存在的红色光点——那是父皇秘密修建的观星台遗址!
"丫头!快走!"孙强舅舅的嘶吼将她拉回现实。老人独眼中映着逼近的火光,手中煤油灯己摔得粉碎。他挣扎着爬向隧道深处,右腿拖出的血迹在砖石上画出诡异的符咒——正是龙虎山"血遁符"的画法。
沈昭扑向玉佩,指尖刚触及鱼尾,星图突然变幻。红色光点分裂为九,排列成青铜鼎的形状。每个鼎心都浮现出蝇头小楷:"九鼎会丙申年立"。这行字她太熟悉了——前世查抄晋王府时,叛军联络名单的落款就是这般笔迹!
皮靴声再度逼近。沈昭抓起玉佩和日记塞入衣襟,银针己滑至指间。转身瞬间,她与来者撞个正着——是戴黑曜石耳钉的年轻人!对方青铜匕首首刺她咽喉,刀锋破空声与前世镇北王世子行刺时如出一辙。¨s′o,u·s+o-u`2\0-2`5+.?c¨o*m?
银针出手的刹那,沈昭看清了匕首吞口处的铭文:"永昌元年制"。血液瞬间冻结——这是她赐给锦衣卫指挥使的御用品!匕首变招横扫,割裂她衣襟。日记本跌落,纸页在潮湿的地面迅速洇开墨迹。
年轻人突然闷哼一声,匕首当啷落地。他后心插着半截铁棍,孙强舅舅喘着粗气站在隧道拐角。沈昭趁机拾起日记,仅剩的几页可辨文字中,"双鱼合璧,九鼎现形"八个字被反复圈画。最后夹页里粘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父亲站在某座道观前,身旁戴铜钱耳环的男人手持罗盘,背景里的石碑刻着"观星台"三字。
"走...下水道通秦淮河..."孙强舅舅咳出大口鲜血,从怀中掏出个锦囊,"给你母亲...别说见过我..."锦囊入手沉甸甸的,里面是把生锈的钥匙,柄上"5"字被朱砂描红。
隧道顶部开始坍塌。沈昭最后看了眼倒地不起的年轻人——他的耳钉在火光中泛着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