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岁时宴 > 第2章 《岁时宴》女帝经济改革录——丹青为契,茶盐铸币

第2章 《岁时宴》女帝经济改革录——丹青为契,茶盐铸币

果的。"她转身时袍角带起一阵风,吹灭了最近的一盏宫灯,"传旨:明日卯时,六品以上官员至宣政殿点卯——用朱砂笔。

2 雪中暗涌

突厥使团入京那日,长安城飘起了细雪。沈知白立在朱雀门城楼上,看着使节的金顶马车碾过未扫的积雪,车辙里沾着户部账册的灰烬。寒风卷着细碎的雪粒,在她孔雀纹大氅上结了一层薄霜。城楼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颤,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是无数把算盘珠子在暗中碰撞。

她拢了拢大氅,指尖触到袖中藏着的半张茶引——那是昨夜从尚食局灶膛里抢出来的残页。焦黄的边缘还留着"盐课三十万引"的朱批,墨迹被火舌舔得卷曲,却仍能辨认出户部尚书那特有的瘦金体笔锋。纸页背面隐约可见半枚指印,在火光映照下泛着诡异的青紫色。

城楼下的朱雀大街铺着新雪,却掩不住暗红的血迹。三日前户部清账,十二名主事被杖毙在衙门口。他们的算盘珠子混着血水冻在青石板上,像一串染血的佛珠。今晨内侍省派人来铲雪时,沈知白亲眼看见一个小太监用铜铲撬起一颗冻住的檀木算珠,那珠子在晨光中泛着血色的光泽,竟与突厥王子金狼头饰上的红宝石如出一辙。

使臣的驼队踏着《破阵乐》入城,乐声里却藏着《凉州》的悲怆。为首的突厥王子戴着金狼头饰,狼眼镶嵌的红宝石在雪光中渗出血色。他腰间悬着中原形制的鱼袋,袋上金线绣的鲤鱼鳞片竟是用茶砖碎末粘成的。沈知白注意到鱼尾处缺了三片鳞,恰与茶马司上月丢失的三船川茶数目吻合。

"献九曲玉环——"

使臣的唱礼声打断她的思绪。监国太监展开黄绢时,袖口露出半截焦黑的指节。那指节上还套着个翡翠扳指,沈知白认出是户部左侍郎的旧物。玉环在雪光中流转出诡异的光晕,九处金镶玉的接缝里渗出暗红液体,在绢布上晕开茶汤般的痕迹。她数着环上纹路,每处都严丝合缝地对应着《九洲同》舆图上的金丝节点。第三处接缝的暗纹,分明是剑南道茶马司的密印。

袖中的茶引残页突然变得滚烫,灼得她腕间那串伽南香佛珠噼啪作响。佛珠上刻着的《金刚经》偈语在热气中扭曲变形,竟渐渐显露出盐铁转运使的私印纹样。沈知白用指甲掐住其中一颗佛珠,珠面应声裂开,露出里面藏着的半片盐引——正是三日前被焚毁的那批。

果然,监国命人抬出那架《万邦来朝》屏风。突厥可汗的瞳孔骤然收缩:缭绫上绣的西域三十六国,正被金线勾勒的商队串联成网。最细的金丝比发丝还脆,却在驼铃处打着兵符特有的如意结。沈知白注意到于阗国的位置被重新绣过,新线的成色与茶马司账册上记载的那批走私金线分毫不差。

回宫路上,女官发现沈知白在雪地里描画。朱砂混着融雪,在她脚下蜿蜒出茶马古道的形状。女官正要惊呼,却见沈知白用金簪挑开雪层,露出下面新铺的砖石——每块砖的侧面都烙着茶马司的火印,印痕里嵌着未燃尽的茶末。那些茶末在雪水中舒展,竟拼出"剑南"两个篆字。

更鼓三响时,尚功局传来丝帛撕裂声。沈知白将绣绷上的《盐课舆图》最后一针收线,金线穿过绸缎的瞬间,绷架下的檀木案几突然裂开一道细纹。裂缝中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在烛光下泛着铁锈般的光泽。她蘸了蘸那液体在指尖研磨,竟是掺了朱砂的茶膏——与三日前户部被焚账册上用来标注盐引的印泥一模一样。

窗外飘雪渐密,沈知白推开雕花窗棂。宫墙下的梅树不知何时开了花,血色花瓣落在雪地上,拼出一幅完整的茶马古道图。最粗的那枝梅梢上,挂着半片被雪浸湿的账页,上面"三十万引"的朱批正在雪水中慢慢晕开,像极了突厥王子鱼袋上脱落的金鳞。

子时的钟声从大明宫传来,沈知白腕间的佛珠突然齐齐断裂。一百零八颗伽南香珠子滚落在地,每一颗裂开的珠心里,都藏着一粒未燃尽的茶末。她拾起最大的一颗,对着烛光细看——茶末拼成的,赫然是明日朝会上将要宣读的《议和书》首行朱批。

3 玉碎山河

承天门前广场,雪光皑皑。昨夜的一场大雪将整个皇城装点成银装素裹的世界,积雪在朝阳下泛着冷冽的光芒。巨大的《万邦来朝》屏风被安置在丹陛一侧,屏风上金线绣制的各国使节朝贡图在雪光映照下熠熠生辉。屏风前设了一方紫檀御案,案上摊开素绢长卷,雪白的绢面在寒风中微微颤动,旁边搁着几碟颜色各异的茶汤,青瓷茶盏中升腾着袅袅热气。

突厥王子阿史那延吉大步上前,他身着貂裘锦袍,腰间缀满宝石的腰带在阳光下闪烁。他解下腰间那个桑皮纸鱼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