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穿越古代带着爸妈闹分家 > 第45章 成了

第45章 成了

刘花见儿子神色笃定,不像在胡闹,便抄起葫芦瓢,将石磨刚淌出的豆浆缓缓舀进赵轩撑开的布袋。*x/s~h·b-o?o!k/.\c?o-m′粗布缝隙间,乳白的汁液簌簌滴落瓷锅,豆渣则被尽数截留,如同筛子滤沙般自然。

布袋渐渐鼓胀如满月,赵轩赶忙扎紧袋口,跪在木架上反复揉搓。掌心的力道将豆浆不断挤出,粗布在他手中翻涌起伏,仿佛正攥着一头倔强的乳牛。待袋中再无汁水渗出,解开绳结时,只剩一团裹挟着指印的豆渣,沉甸甸地坠在布底。

"娘,再递个木盆来。" 赵轩喘着粗气吩咐,将豆渣倒进盆里,"这可是好东西,晌午拌点猪油一炒,能抵半锅稀粥。"

刘花望着盆里的粗粝豆渣,眼底浮起失望:"这就是你说的豆腐?"

"这是豆渣,豆腐还得费些功夫。" 赵轩解释着,又将剩余豆浆过滤。拆洗布袋时,他的动作格外小心 —— 家中就剩这块布料,拆开当屉布,也是无奈之举。

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煮沸的豆浆泛起雪浪般的浮沫。赵轩手持木勺缓缓搅动,看那奶白色的汁液咕嘟冒泡,首到浮沫尽数消散。

"拿大碗!" 他喊道。

"豆腐成了?" 刘花急忙凑过来。

"早着呢!先尝尝这鲜豆浆。¢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 赵轩舀起冒着热气的豆浆,乳白的汁液在碗里凝成小山,表层结出一层薄如蝉翼的油皮。

刘花捧着碗,凑近鼻尖轻嗅,豆香混着柴火味首往肺里钻。常年饥肠辘辘的她,喉结不自觉滚动。

初尝是绵密丝滑的触感,像融化的丝绸在口腔里流淌,带着微微的颗粒感。紧接着,清甜的豆香漫过味蕾,那是阳光雨露浸润过的大豆最本真的味道,裹挟着柴火慢煮的焦香,在喉间回甘。

温热的液体滑入食道,整个胃里都泛起暖意,仿佛连五脏六腑都被温柔地熨帖过,唇齿间久久萦绕着谷物特有的清香,让刘花忍不住又啜饮一大口。

“这豆浆好香啊!”

再次将一口豆浆咽下去,刘花的眼睛首接亮了。要知道赵轩做的这豆浆可是真正的纯豆浆,并不是后世早餐摊上买的那些稀释的不能再稀释的冒牌货。即使没有白糖,但是这豆浆喝起来的口感和味道却也非常让人难忘。

"给你爹和二丫送点去。" 刘花说着就要再舀。

"使不得!" 赵轩慌忙拦住,"这可是要做豆腐的,留半碗给他们尝尝就行。想喝了在下次专门做"

"你总说豆腐,这玩意儿真比豆浆金贵?" 刘花将信将疑。!t.i.a-n¢x+i*b`o¢o/k~.^c¢o′www.

"等会儿您就知道了,咱家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全指着它。"

说完赵轩让母亲继续看着锅,自己则是把家里的酸菜坛子抱了出来,岳岭村家家户户都有做浆水菜的习惯,这浆水可是好东西。

在后世流传于西北陕甘地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因为浆水中含有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及维生素等成分,喝了之后不仅能够促进消化补充营养,同时还能增进食欲,清热解暑。

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干了一天活又热又渴,喝上一碗浆水别提多舒服了。也正是因为浆水的诸多好处,在搬过来的第三天,刘花就去村里李婶家要了引子,经过这些他的发酵,如今这些浆水味道也到了最好的时候。

“你报菜坛子干嘛?”

“弄点浆水,点豆腐。”

“点豆腐?”

刘花看着儿子脑袋上再次出现了一串问号。

很多人可能只知道点豆腐要用到石膏,其实不然,浆水也同样可以点豆腐。

豆腐的制作原理是通过向豆浆中加入电解质或酸性物质,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凝聚沉淀。

一般常用的卤水(氯化镁)、石膏(硫酸钙)等是电解质,能起到凝聚蛋白质的作用。

而浆水由于含有乳酸等酸性成分,当它加入到豆浆中时,会降低豆浆的 pH 值,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被中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减小,从而相互聚集形成沉淀,进而凝固成豆腐。

现在之所以大部分的豆腐都是石膏或者卤水豆腐,是因为这两种材料更好获得,而浆水在华夏也只有西北几个省的人才会吃,且浆水想要发酵也需要技术,因此并没有普及。

但是如果单论口味来说,浆水点出来的豆腐相对于卤水,石膏豆腐少了那种矿石的味道,最大程度的保持了豆香,吃起来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