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期限,倒不是很实在了。
半年,能做到吗?
但,既然朱允熥提出来的是半年,那他就给朱允熥半年的期限,朱允熥有没有这能力,是不是说在说大话。
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不就知道了?
起码,朱允熥敢说出来这话,可朱允炆可从未这般请缨过。
夺嫡之战,朱允炆表现出的并不像他所想象中的那般努力。
反而是朱允熥,在抓住任何机会。
“那,咱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
“不过,一省,太大了。”
“咱让你治理一县,你可愿意?”
朱元璋淡声道。
一个县,其实也能看出来很多了。
俗话说得好,一县之才足以治天下。
若是朱允熥能把一个县治理的井井有条,那么治理好整个国家,也或许可以。
治理一个县?
朱允熥思索了一下,立刻答应下来,对于他而言,是没有对应的治理郡县的经验的,那么先治理一个县倒算是也还不错,从这里他也能看出来,皇爷爷朱元璋并不是对于自己不好,不然的话就不会让他先治理一个县了。
这也算是,培养他的治理方面的能力。
而具体要治理哪个县,朱元璋却纠结起来。
他是准备,在南京城应天府下属管辖的七县中,选择的。
南京城所管辖的七个县城中,上元县属于南京城东附郭县,与江宁县共治南京城内,以秦淮河为界。县治位于南京东南淳化镇,这座县的治理难点是需要承担都城核心功能,需协调皇城事务、商业管理及人口密集区的民生问题,政治敏感度高。
江宁县是南京城西附郭县,与上元县同城分治,县治在南京城内,治理难点与上元类似,需处理复杂的都城政务、治安及服务保障,自主治理空间有限。
句容县位于南京东南,农业为主,地形以丘陵为主,其远离政治中心,可专注农田水利和基层治理,但经济潜力有限;溧水县为南京南部腹地,元朝为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其农业基础稳定,可发展粮食生产,但缺乏突出挑战。
溧阳县,原为元朝溧阳州,洪武二年降县,其独立性较强,但位置偏远,不利于朱元璋近距离考察;江浦县是洪武九年新设的县,由滁州、和州及六合县的部分土地合并而成,其横跨长江北岸,兼具农耕、漕运与边防职能,新设县份,旧势力较弱,便于推行新政,境内有丘陵、平原、江滩,可综合考验农田开发、水利整治、民生协调能力。
六合县原属扬州府,洪武二十二年划归应天府,这个地方,长期为军事要冲,驻军与地方治理需平衡,易受勋贵势力干扰。
朱元璋思索良久,从综合能力考验来看的话,江浦县需统筹农业、水利、航运,可全面检验朱允熥的资源调配与工程治理能力,而其作为新县,户籍、赋税制度尚未固化,便于其创新施政,譬如田亩清丈、粮仓设置,也能呼应他朱元璋承诺的重农恤民方略。
再加上,这个县风险可控,成效易显。
相比附郭县,譬如上元、江宁的复杂政治环境,或六合县的军事压力,江浦县无历史因素,治理成果更易量化,再加上紧邻南京,他朱元璋可随时巡察,直接观察其治理实效,比如江堤修筑、荒地开垦之类的。
江浦县也是他亲自下旨设立的,象征皇权对江北的掌控,若是让朱允熥在此施政,既能彰显对自己这位天子政策的延续,又可实践文治根基理念。
想了想,朱元璋道:
“你可有信心,治理江浦县?”
江浦县。
朱允熥认真思考了一下。
不得不说,皇爷爷朱元璋给他考虑的很周到和详细。
这江浦县,对于皇爷爷朱元璋考验朱允熥自己而言,可以称得上是最佳选择了。
江浦县它并非是附郭县,不存在那种因靠近政治中心而带来的复杂政治局面;同时又不像偏远县份距离权力中心过远,位置相对适中。
它又能给自己提供进行改革的空间,而且在江浦县面临着农耕、漕运、民生等多方面的挑战,要是自己在江浦县能够做到‘重视农业、安定百姓,让官员廉洁从政’,就足以证明他既有积极进取之心,又具备务实的治理能力,从而为他继承皇位奠定良好基础。
“好,那就江浦县。”
朱允熥道。
闻言,朱元璋点了点头:“半年之内,可能治理好?”
“就半年!“
“好,这可是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