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26章 争出来一个吴王!我就是要招兵买马!怎么了

第26章 争出来一个吴王!我就是要招兵买马!怎么了

也幸好,洪武朝白糖并非是官府朝廷专营的。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颁布《糖坊条例》,规定民间糖坊需向工部或地方官府登记,领取执照方可生产。

未登记私设糖坊者,按《大明律·户律》‘私造器物’条论处,杖八十并没收生产工具。

而原料控制方面,甘蔗种植需向官府报备,尤其福建、广东等主要产区,地方官会统计产量并征收‘糖课’,这倒是和他没有关系,他又不是生产原料的一方,是制造白糖、并且销售的一方。

朱允熥算了算时间,估计老师陈南宾应该也快要回来了,这天都快要黑了。

等待的空闲,朱允熥想了想,不如自己先把具体的制造方法写出来,这样省的一会老师回来,再给他详细叙述高纯度白糖的制造方法。

随即朱允熥就去向王氏要了笔墨,他坐于院落中的案侧,心中思绪涌动。

这高纯度白糖,制造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

其中需要经过一套,堪称极其复杂的工艺流程。

但。

只要这套流程,工人们熟悉了,那么效率也就能提升上来了。

甚至,比原本制造的旧型白糖效率和速度还要快。

[首先,要精选福建、广东地区生长的竹蔗作为原料,因为这种甘蔗含糖量,要比普通品种高出三成,三成就能使得白糖的甜度提升数倍,同时,收割时间必须选在霜降节气之后,因为这个时候甘蔗内部的糖分积累能达到最高峰;而榨汁环节需要使用牛力牵引的双辊石碾,将甘蔗压榨出汁液,然后用细密的棕榈筛网进行初步过滤,过滤后的蔗汁要倒入大陶缸中静置一天一夜,让泥沙等杂质自然沉淀到底部,接下来是关键的澄清步骤,每百斤蔗汁要加入二两用牡蛎壳烧制的生石灰,持续搅拌直至汁液变成淡黄色。]

[熬煮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先用猛火将蔗汁煮沸,撇去表面浮起的绿色泡沫;待汁液变得粘稠后转为中火,用新鲜鸡蛋测试浓度;最后用文火慢熬,直到糖浆表面出现细密的小气泡,此时将糖浆倒入特制的锥形陶瓮中,覆盖稻草保温促进结晶。]

朱允熥想了想。

这个时代,早就有了脱色技术了。

那么也就不用多此一举,再写一遍了。

所谓脱色技术,就是让白糖最终形成透明的白色的工艺,因为白糖刚刚制造出来,可并非就是最终那般晶莹剔透的样子的。

现在,大明朝使用的脱色技术,基本上都是采用福建工匠发明的黄泥水淋法。

选用纯净的黄泥调成泥浆,分层淋在糖膏表面,泥浆会慢慢渗透,吸附糖中的色素和杂质,经过七天时间,最上层就会形成雪白的糖结晶,将这些结晶铲出后,还要用细棉布包裹压榨,去除残留的糖蜜。

成品白糖需要按照色泽和纯度进行分级,晶粒均匀、洁白无瑕的作为甲等,专供皇室使用;略带淡黄色但甜度足够的作为乙等,供应达官贵人;含有少量杂质的作为丙等,在市场上流通销售。

嗯,其实这个分级也并不是很有必要,因为吃惯了原本白糖的人群,在品尝过新型白糖后,不管哪个级别,他们都会觉得无比甘甜。

朱允熥继续写着:[整个制作过程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要求极高,每窑白糖需要八名熟练工匠分工协作,其中两人专门负责控制火候,三人负责搅拌,两人操作淋泥脱色,还有一人总体协调...]

[然后就是...]

朱允熥虽然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但字写的还是蛮漂亮的,这个时代一个人的能力、品性、家世种种都很重要,但字写的好不好看,也是很重要的。

足足过了一个多时辰。

朱允熥这才把新型白糖的制作方法给写完,这是一个很消耗力气和精力的活,但好在朱允熥现在还很年轻,有着充沛的精力,倒是也没有感觉到过于劳累。

也就是这个时候。

老师陈南宾回来了。

能看出来,老师这一天也挺忙碌的,满脸疲惫之色,朱允熥心中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但现在也没办法,他手底下只有老师这一个人能随时任用了,现如今只能把诸多事情全部交给老师。

不着急。

累,也仅仅就是累这一段时间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等他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等到自己手底下的人能各司其职后,老师也就不那么累了。

“殿下,你莫不是在这里已经等我很久了?”

看着朱允熥坐在那里,陈南宾感到很意外,不禁道。

闻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