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明:抬棺死谏,我才是皇太孙! > 第15章 朱元璋震惊,你有这般能耐?

第15章 朱元璋震惊,你有这般能耐?

白银。

然后就是伪造泛滥和信用崩塌的问题了。

哪怕大明朝的律法严格,但民间依旧有大量的力量敢私自印刷宝钞,这导致伪钞横行,因宝钞防伪技术差,只采用桑皮纸和单色印刷的模式,过于简单,这让几乎民间谁都想制造宝钞,都能制造出来。

洪武二十四年,面对这种情况,虽然朝廷规定了‘伪造宝钞者,全家处死’,的律条,但依旧屡禁不止。

而大明宝钞问题如此之大,可为何尚未完全崩溃?

究其原因,则是朱元璋的强行维持。

尽管宝钞已失去实际货币功能,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它仍被强行维持,朱元璋认为宝钞是‘国家信用象征’,拒绝承认失败,更是通过严刑峻法如处死拒钞商人勉强维持流通。

同时还有着财政依赖尚未完全转移的问题,此时明朝尚未大规模开采白银,如倭国银、美洲银未流入,铜钱产量也不足,政府仍需宝钞填补财政缺口,宝钞仍用于俸禄、赏赐、部分税收,尽管实际价值极低。

在官方交易如纳税、盐引中,百姓被迫使用宝钞,但私下交易仍以银钱为主。

种种问题诞生,朝廷方面也不解决,反而用强迫的手段,这导致大明宝钞维持在一个半死不活的状态!

“这件事情,并不急着处理。”

“咱知道大明宝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改革势必需要钱粮。”

“总之,又不会给我大明朝带来什么影响,不急,不急。”

朱元璋这边,思索片刻,道。

他认为大明宝钞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也不用急着改革。

眼下夺嫡之争让他感到很劳累,锦衣卫那边更是有消息称,秦王等人也有了夺嫡的想法,这使得整个大明朝的朝堂格局更加混乱。

因此,他也不想耗费心神,在解决其他的事情了。

先把储君的位置定下来,在说。

朱元璋对于大明宝钞的改革丝毫不在乎,可朱允熥却不能不在乎,大明宝钞的问题并不急着解决?对于大明朝没有什么影响?

朱允熥心中一阵无言。

怎么可能没影响?

这影响可太大了。

就因为这大明宝钞的诸多问题,使得明朝的经济乱的一塌糊涂,不但长时间通货膨胀与财政混乱,更是造成了恶性通胀,让民间财富不断蒸发。

百姓们也跟着遭殃,商人拒收宝钞,但朝廷仍强制征税、发俸用钞,导致民间实际税负激增,底层民众财富被变相掠夺。

最终,市场交易瘫痪,经济倒退,甚至民间已经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盛行的时代,宝钞失去信用后,民间回归实物交易,如米、布、盐,商业活动萎缩。

白银再次私下流通,尽管朝廷禁止,但白银因价值稳定成为实际货币,导致官方货币体系名存实亡。

大明朝的财政体系也因此彻底崩溃,官府收税时名义上要求宝钞,但实际价值极低,导致财政收入锐减,朱元璋制定的俸禄制度更是彻底失效,官员俸禄以宝钞发放,实际购买力暴跌,加剧贪腐,明朝中后期大名鼎鼎的海瑞,他担任知县的时候,月俸仅值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都不够一个月吃饭的!

民怨沸腾、阶层矛盾激化、百姓负担加重,社会动荡,种种问题也相应而生。

朝廷为弥补宝钞贬值,提高实物税,农民不堪重负,流民增多。

因防伪差,民间伪造宝钞成风,朝廷严惩,反而激化官民对立。

商人阶层受打击,商业萎缩,商人交易时被迫接受贬值宝钞,利润被侵蚀,许多富户破产,宝钞的失败让民间对朝廷信用彻底失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还有一个,让朱允熥坚持要更改大明宝钞制度的原因,那就是因为宝钞的贬值,官员腐败加剧。

官员实际收入骤降,被迫贪污受贿,譬如‘火耗’‘淋尖踢斛’等陋规出现,这种形式长时间积累下来,百姓们怨念会越来越深,最终王朝一旦衰落,百姓们长期以来的怨念和愤懑就会融汇,化为熊熊大火,将腐朽的大明王朝淹没!

无论出于何等原因,朱允熥都势必要改革大明宝钞。

“若皇爷爷愿意改革大明宝钞的话,孙儿自愿退出皇太孙的争夺中,把这位置让给二哥朱允炆。”

朱允熥道。

当然了,他可不是真的想把位置让给朱允炆。

经过自己的种种表现,再加上自己合法的正统皇嫡长孙位置,以及背后大量的淮西武将支持,现在可不是他一句话,说让就能让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