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孙志高他们,怀揣着紧张与期待,再次踏上了前往扬州的路途。
此次出行,他们依旧找了人牙子,租下了上次在扬州的那个院子。
众人一致觉得这个院子风水好,上次府试便在此地取得佳绩,此次院试,也希望能借这院子的风水,再添好运。
一踏入院子,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院中的桂花树依旧枝繁叶茂,微风吹过,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归来。
安顿后大家还是决定先去琼花观拜拜,求个心安。
在观内,他们还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道士,道士看到他们一群年轻学子,便主动上前询问。
得知他们是来参加院试的,道士微笑着说:“你们读书人,心怀梦想,努力奋进,实乃我朝之幸。这琼花观向来庇佑有缘人,只要你们心诚志坚,定能达成所愿。”
道士的话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大家纷纷向道士道谢。
离开琼花观时,孙志高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转眼间便来到了院试前夕,第二日清晨,天色还暗着,孙志高一行人己经早早起来便朝着考场出发。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考生,有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为了科举梦想苦苦挣扎。
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即便年事己高,却仍怀揣着对功名的执着追求。
当然,还有像孙志高和苏逸这般朝气蓬勃的孩童,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此次院试,参加人数远超府试,可谓是人山人海。
据了解,此次院试仅参加的人数就达到了两千多,仅录取 50 名秀才,录取率比府试还要低。
孙志高和同窗们,静静地等待着检查入场,随着队伍的缓缓前行。
孙志高明显感觉到此次院试的检查比之前的府试还要严格。
让孙志高意想不到的是,衙役竟然要求他脱下裤子,掰开屁股查看。
孙志高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心中满是尴尬,心中虽有万般不情愿,但也知道这是为了科举的公正性。
他在心中不断默念:“这是为了公平,为了公平……”
院试和府试一样考三天,随着一声清脆的铜锣声响起,院试正式拉开帷幕。
孙志高拿到试卷照例检查是否有污点后,目光迅速扫过题目,心中不禁一紧。
"奉圣谕,今科首题《禹思天下有溺者》!"题纸落在案头,
此题出自《孟子·离娄下》,看似考仁政,实则是要议论去年黄河决堤之事。
孙志高深吸一口气,他蘸墨写下破题:"圣人之忧,不在川泽之险,而在庙堂之溺。"
孙铭又想起母亲浆洗衣服时冻裂的手,笔锋一转:"昔大禹凿龙门,三过其门而不入,非不知妻孥之暖,乃知万家寒彻胜于一家温饱。"
第三日考律赋时,孙志高揉着胀痛的腕骨,望着试卷上“以竹子为题,押十二文韵”的诗题。
竹子,虽常见,可想要写出新意,还得契合十二文韵,绝非易事。
思索片刻,他提起毛笔,饱蘸墨汁,在洁白的试卷上落下第一笔:“翠篁挺秀逸清芬,劲节虚怀傲俗氛。”
接着,他开始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和独特气质:“破土穿岩迎晓日,拂云筛月伴朝曛。”
展现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蓬勃生长,同时将“曛”字融入,使诗句韵律和谐。
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孙志高完成了这首律赋,他再次通读一遍,仔细检查韵脚和词句,确保没有疏漏。
此时,他的手腕愈发酸痛,额头上也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知道,自己在这场考试中己然竭尽全力了。
放牌时分,贡院门洞吐出个个面色青白的考生。
苏逸瘫在孙志高肩头哀叹:"策问题竟问榷盐法利弊,还好咱们去年有抄一些律法,但我看我这次也有点悬了..."
孙志高拍拍他无声安慰着,他自己心里也没底,这院试比他想象中还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