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知否:孙志高的奋斗人生 > 第52章 府试

第52章 府试

隔天孙志高被大伯叫醒,洗漱过后,孙志高与二哥志清、苏逸等人会合后,一同前往考场。

一路上,众人神色各异,孙志高紧张中带着期待,苏逸则微微皱着眉头,似在默背文章。

街边的店铺大多还未开门,只有几家早点摊冒着热气,为赶考的学子们提供些许温暖。

来到考场外,这里早己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考生们身着长衫,手持考篮,神色凝重。

考篮里装着必备的文具、干粮和铺盖,因为府试需要持续数日。

考场的大门高大威严,门口张贴着考试规则和注意事项,衙役们手持长棍,维持着秩序。

孙志高等人随着人流缓缓向前移动,准备接受检查,检查极为严格,先是核对身份文书,防止替考现象。

衙役拿着孙志高的文书,仔细端详他的面容,反复确认后,才点头示意通过。

接着,便是对考篮和衣物的检查,以防考生携带作弊物品。

衙役们将孙志高考篮里的物品一一拿出,仔细查看后笔墨纸砚被仔细检查是否暗藏玄机,干粮也被掰开查看,就连铺盖也被抖开,生怕藏有夹带。

孙志高的心跳陡然加快,尽管他问心无愧,但这般严格的检查还是让他感到紧张。

好在一切顺利,他顺利通过检查,踏入考场。

考场内是一排排整齐的号舍,狭小而简陋,仅能容纳一人,号舍前有一块木板,既是书桌又是饭桌。

孙志高找到自己的号舍,依旧先检查号舍和擦拭木板,之后将考篮和铺盖放好,等待考试开始。

府试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第一场考经义,主要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

第二场考策论,要求考生对当下的政治、经济、民生等问题提出见解和对策;第三场考诗赋,检验考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第一场考经义,孙志高拿到试卷,先仔细检查试卷无异后便开始作答。

题目是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中选取的语句,要求考生进行阐释。

其中一道题目是“论‘仁政’在治国中的重要性,以《孟子》相关论述为依据”。

孙志高略作思考,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孟子》中关于“仁政”的诸多论述。

他提笔蘸墨,在试卷上写道:“孟子云:‘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仁政者,乃治国之根本也。当今之世,百姓渴望安居乐业,若君王以仁政为本,轻徭薄赋,使民有恒产,百姓方能安心生产,国家方可繁荣昌盛……”

他引经据典,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详细阐述“仁政”的内涵、实施方法以及对国家和百姓的重要意义,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第二场考策论,题目紧密联系时政。其中一道题目是“如何应对当前土地兼并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孙志高深知土地兼并是本朝的一大社会难题,关乎民生与国家稳定。

他在答卷中写道:“土地乃百姓之根本,然当下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欲解此难题,其一,当限制官僚、富商的土地购置,制定严格的土地法规,禁止非法兼并;其二,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开垦荒地,增加土地供给,使无地农民有田可耕;其三,改革税收制度,对土地多者加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以平衡社会财富……”

他的回答既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展现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第三场考诗赋,题目是“梅花”。

孙志高坐在狭小闷热的号舍内,他望着考场外的景色。

他略一思忖,灵感如泉涌,挥笔写道:寒梅映雪韵悠长,瘦影横斜傲雪霜。玉蕊含情凝冷露,琼枝着意散幽香。

写完后暗自点头肯定,嘿嘿,不错不错,自己也是有些诗赋之才在身。

三天一场的考试,孙志高在每场考试结束后,都有些疲惫,主要用脑过度。

终于,府试结束,孙志高收拾好考篮和铺盖,走出考场。

孙志高便看到大伯孙守仁和苏伯父在人群中翘首以盼。

两人的目光一交汇,孙守仁快步迎上前去,伸手接过孙志高手中的考篮和铺盖。

他关切地问道:“志高,累坏了吧?”

接着又说道,“你先在这坐会,你二哥和苏逸他们还没出来。”

说罢,他轻轻拍了拍孙志高的肩膀,示意他到外围的石凳上休息会。

等苏逸他们都出来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