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有田听完,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示意老李氏回屋给他拿些银两,他打算带两个儿子亲自去置办。
“这入学的东西可不能马虎,我带着守礼和守仁一同去。”孙有田说道,语气中透着一家之主的威严。
老李氏很快从屋内出来,给老头子拿了5贯。
随后,孙有田带着孙守仁、孙守礼二人出了门。
到了镇上李夫子所说的镇远书局。
孙有田有些胆怯,但不能在两个儿子面前露怯,一咬牙,挺首了脊背,迈步走了进去。
书局内,墨香西溢,一排排书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
书局的伙计见他们进来,脸上堆起笑容,迎上前来:“几位客官,是要选书吗?”
孙有田微微点头,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沉稳:“我们是李夫子介绍来的,家中几个孩子要入学,想购置些书籍和文房用品。”
伙计一听是李夫子介绍的,眼神亮了亮,态度更加热情:“原来是李夫子的学生家人。”说着不动声色地看了看几人的穿着,心中有数,主动介绍起一些实惠的货品来。
“几位客官,我们这儿有一批新进的竹纸,价格实惠,用来日常练字、抄书是再好不过的了。”伙计一边说着,一边从书架上拿下一沓竹纸,递给孙有田等人看:“您瞧瞧,这纸张虽然质地稍糙了些,但胜在厚实,不易洇墨,一大沓才六十文钱,比平常的纸便宜不少呢。”
接着,伙计又拿起几支实惠便宜的湖笔和一块墨,满脸笑容地继续介绍道:“几位客官,再看看这几支湖笔。它们虽是湖笔里较为普通的款式,比不上那些用极品毛料制成的名贵湖笔,但笔锋也足够尖齐圆健,书写流畅。用来给孩子们启蒙练字是足够的,而且价格十分划算,一支只要二十文钱。”
说着,伙计放下湖笔,拿起那块墨展示给众人:“还有这块墨,是我们店里卖得很好的普通油烟墨。它研磨起来很轻松,这块墨锭也不小,能用挺长时间,只需要三十文钱,性价比非常高。您几位要是买回去,和刚才的竹纸、湖笔搭配起来用,肯定特别合适。”
说着从柜台拿起一块砚台边演示磨墨,边顺势介绍砚台:“几位客官,您可别小瞧了这砚台。它是用上好的端石打造而成,虽说外观朴实无华,但您看这墨锭在上面研磨,几乎没有什么阻力,轻轻一转,墨汁就又黑又亮。这砚台单独售卖的话,得八十文钱,不过今天看几位客官买的东西多,又是李夫子介绍来的,就给您算五十文,绝对是物超所值!”
再说到书籍,伙计指了指书架角落的一个区域:“那边有几套启蒙书籍,是之前的老版本,书页有些泛黄了,但内容都是一样的,我们正打算清仓处理,一套《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加起来才五百文,比新版的便宜了不少。几位要是不嫌弃,买回去给孩子们用,绝对划算。”
不得不说,伙计那一番关于笔墨纸砚的介绍让人怀疑是排练的,也有可能是“唯手熟尔”罢了。
孙有田和两个儿子听了伙计的介绍,心中都有些意动。
他们仔细查看了伙计推荐的这些物品,觉得虽然不是什么高档货,但确实都很实用,价格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孙有田点了点头,对伙计说道:“那就按你说的,给我们来两沓竹纸,三支湖笔和砚台。再要两套那种老版本的启蒙书籍。”
伙计笑着应道:“好嘞,几位客官真是会过日子。我这就给您包起来。”
伙计开始算账:“书籍总共是一贯,笔墨纸砚加起来是三百三十文,看在李夫子的份上,小的给您优惠些,您就给一贯三百二十文吧。”
孙有田听了,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原本还担心费用超出预算,这样倒也省了些钱。
他微微点头,说道:“多谢你的好意,你这小伙计还挺实在。”说着,他从怀中掏出那个装着银两的布包,小心翼翼地数出一贯三百二十文铜钱,递给伙计。
伙计双手接过钱,脸上堆满笑容:“应该的,李夫子平日里也没少照顾小店的生意,几位客官以后要是还有需要,尽管再来。”
说完,他便熟练地将几人购买的书籍、笔墨纸砚等物品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再用绳子捆扎结实,双手递还给孙有田。
孙有田接过包裹后递给儿子孙守仁,走出店门不由地叹了口气。
这书籍是越来越贵了,当初自己读书时也这么贵吗?
这还只是入门所需,难怪村里没多少人能供得起孩子读书。
孙守仁察觉到父亲的情绪,低声安慰道:“爹,您别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