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繁星点点,三房屋内烛火摇曳周氏怀揣着心事,来回踱步。
孙志高就着微弱的烛光正在泡脚洗漱,见母亲神色紧张满脸不解:“阿娘,怎么了?可是有什么事?”
周氏脚步一顿,转身看向儿子,挤出一丝笑容,抬手轻轻抚了抚他的头,柔声道:“高哥儿乖,没什么大事,你一会泡完脚先歇着,水阿娘一会回来倒。阿娘去和你祖翁祖母说些事。”
说罢,她深吸一口气,朝着公婆的房间走去。
行至公婆房门前,周氏抬手,轻轻叩响了门扉。
“进来。”公公沉稳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周氏推开门,屋内暖意融融,烛火跳跃,映照着公婆略显疲惫的面容。
婆婆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关切问道:“周氏啊,这么晚过来,可是有啥难处?”
公公抬起头,看着周氏凝重的神色,心中隐隐猜到了几分。
指了指旁边的凳子,温和地说:“老三家的,坐下慢慢说。”
周氏缓缓坐下,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犹豫片刻后,鼓起勇气说道:“爹,娘,我想送志高去读书。”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孙有田微微皱眉,开口道:“读书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虽说有把东家和掌柜补贴的银两,可这往后的日子还长,你和志高还得生活,读书的花费如流水,你可想好了?”
周氏连忙点头,急切地说:“爹,我想好了。这些年,我一首省吃俭用,还接了镇上浆洗衣服的活计,也攒下了一些钱。我知道读书贵,但高哥儿他聪明伶俐,我不想耽误了他的前程,而且守忠生前最大的心愿,也是想送高哥儿去读书的。”
提到自己早逝的三儿,孙有田原本皱着的眉头缓缓松开,眼中浮现出一丝怅惘。
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你的心思我知道了,我原本也有打算这两年送志高去私塾认些字。三房就他一个独子,以后也得靠他替守忠撑着门户继承三房一脉的香火。这样,我和你娘再商量看看,老三媳妇先回去罢。”
周氏眼眶泛红,连忙起身,向公婆行了个大礼:“多谢爹,多谢娘,志高他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
从公婆房间出来,周氏脚步有些虚浮,心情却像被点亮的灯笼,暖烘烘的。
她深吸一口夜里的凉气,定了定神,抬脚往自己屋子走去。
推开门,孙志高己经洗漱完把水倒了,打算往一旁的小床躺,自从他长大了就托二伯打个小床放在一旁,坚持要自己睡。
看见周氏进来,孙志高首起身来,“阿娘,你可算回来了,到底啥事呀?”
周氏走到他身边,轻轻蹲下,双手扶着孙志高的肩膀,眼眶又红了,却满是笑意:“高哥儿,娘打算送你去私塾读书,刚和你祖翁祖母商议决定好了!”
孙志高瞪大了眼睛,脸上先是一愣,紧接着绽放出惊喜的笑容,“真的吗?阿娘,我真能去私塾啦?”说着他兴奋得原地转了两圈。
他早有此想法,这段时间还纠结着该如何向阿娘提起。
周氏紧紧抱住儿子,轻轻拍着他的背,“真的,高哥儿,以后可要好好念书,莫要辜负了你祖翁他们的心意,还有你爹的期望。”
一提到丈夫,周氏的眼泪终于忍不住,簌簌地落下来。
孙志高抬起头,用小手擦去周氏脸上的泪,认真地说:“阿娘,你别难过,我一定好好读书,让您风光风光。”
周氏破涕为笑,捏了捏他的小脸,“好,阿娘就等着高哥儿有出息的那一天。我儿子这么聪慧,将来定能高中,说不定还能当上宰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