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称它为'蚁群系统',"李太昊解释道,"由多台小型、轻量化的机器组成,而不是一台大型设备。每台机器专注于特定任务,共同协作完成采矿过程,同时也方便我们发射的时候配置载荷。"
投影屏上显示出一群形态各异的小型机器:
"这些是'侦察蚁',"李太昊指着几台装有传感器的小型月球车,"它们负责勘探和定位资源。"
"这些是'工蚁',"他指向另一组配备微波发射器和热差装置机器,"负责开采和初步分离矿物。"
"这些是'搬运蚁',"他指着第三组履带车,"将开采的资源运送到基地进行处理。"
"最后是'加工蚁',"他指向一组固定式设备,"在基地内通过静电分离技术进行精细加工和资源提取。"
阿卜杜勒对这个创新设计表示赞赏:"分布式系统更灵活,也更具冗余性。如果一台机器出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运行。"
张明则关注于技术细节:"这些设备的能源消耗如何?月球基地的能源是有限的。"
"我们己经考虑到这点,"李太昊回答,"每台机器都配备了高效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系统。'侦察蚁'和'搬运蚁'可以在月夜期间休眠,只有'工蚁'和'加工蚁'需要持续工作,它们将使用基地的主要能源系统。"
"测试结果如何?"阿卜杜勒问道。
"在模拟月球环境下,系统效率超出预期,"李太昊自信地回答,"以我们发现的富镍陨石为例,估计一个完整的'蚁群系统'每月可以处理约80吨,提取约60吨有价值的金属和矿物质。"
张明点点头:"这个产量可以了,后续还能继续追加设备。"
"是的,"李太昊说道,"这个系统是可扩展的。随着基地规模扩大,我们可以增加更多'蚁'来提高产能。"
......
随后的两个月,"蚁群系统"的制造工作全面展开。李太昊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设备质量符合严格标准。
在一次测试中,一台"工蚁"的微波发射器出现了故障,导致能量控制不稳定。李太昊立即下令重新设计该部件,并增加了三重安全机制。
"在月球上,每个送上去的宇航员都非常宝贵,"他对工程团队说,"每个组件都必须达到99.9%的可靠性,就算故障也不能对周围造成破坏。"
最终,第一批"蚁群系统"的1台"侦察蚁"、3台"工蚁"、5台"搬运蚁"和2台"加工蚁"完成了制造和测试。它们被小心地包装,等待与月球基地建设设备一起发射。
在最后一次全系统测试中,李太昊站在控制室,看着模拟月球环境中的"蚁群"协同工作。"侦察蚁"快速移动,扫描地形;"工蚁"精确地开采目标区域;"搬运蚁"有序地运送资源;"加工蚁"高效地提取有价值的矿物质。
"准备发射计划吧,"他对团队宣布,"是时候让这些小家伙们去月球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