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地位自然就高。
至于拿奖项…… 有一说一,这个更多还是圈内人认可,观众认可度其实并不高。 很多拿了国际大奖的电影,半岛观众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提去电影院支持了。 因为那些影片只服务于上层,并不向下兼容。 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的老百姓哪有什么欣赏艺术的闲情雅致。 而票房高,则是圈外观众认可,圈内人认可较弱。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鄙视链吧。 其实,《你的名字》这部电影在筹备初期,差点因而拉不到投资而导致项目流产。 当初评估机构给出的综合评级是a,扣分项的不稳定因素就在于这个新人导演头上。 后来还是靠李沧东的名头背书,外加三寸不烂之舌忽悠,才被刚踏入半岛电影市场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投资。 如今形势逆转。 想要投资李璨宇下一部电影的资方不计其数。 但不管在哪个国度的娱乐圈,都没有吃独食的。 收益,肯定是要分出去一些的,要不然走不长远。 能吃独食的情况,只有两种: 第一种,是没人看好的第一部电影; 第二种,是连续扑街到没人敢投后。 按照cj预估的票房过千万观影人次,李璨宇到手的收益,应该会在百亿韩元左右。 他计划用这笔钱,成立一家电影制作公司。 这样,影片上映之后的周边贩卖、海外版权、网络版权等后续基础收益,就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也不用额外支付一笔制片费用。 因此,李璨宇之后的两部电影,确实是需要人投资的。 因为没钱。 “谢谢郑代表,但是……我想先拍《七月与安生》。” 李璨宇犹豫了一下,开口回答道。 “我倒是觉得你应该先稳扎稳打,有了《你的名字》的热度,下一部继续拍摄爱情题材的电影会更容易些。” 郑泰成作为cj娱乐的代表,眼光不可谓是不独到。 他给李璨宇规划的发展路线确实是最符合新人导演的发展时期的。 只是,如果不是李知恩的话…… “那如果,我三个月弄出成片呢?” 郑泰成惊讶地看着他,道:“什么时候开机?” “回去我就筹备立项的事,《你的名字》下画就开机。预计成片出来是十月份左右,然后年底拍《如花束般的恋爱》。” 闻言,郑泰成在脑海里快速地算了下日期,道: “那岂不是说,这部电影还能参加釜山电影节?” 李璨宇微微一笑,道: “没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你确定你能三个月弄出成片?” “确定,而且还是能保证质量的成片。” “……” 沉默片刻,郑泰成幽幽说道: “如果是真的话,我愿称你为快男。” “……” 你才快男呢! 你全家都是! 当然,碎碎念李璨宇也只敢在心里叨叨,面上还是保持着谦逊与从容,道: “谢谢代表,但这个称呼我不敢当,香江的导演才是真快男呢。” 郑泰成闻言,不由得哑然失笑: “演员卡司呢?” “丁海寅、李知恩和朴智妍。” “嗯……丁海寅和李知恩这对儿演员热度正高,二搭没问题。至于朴智妍……” 说到这,郑泰成抿着嘴摇了摇头。 意思不言而喻。 在商言商。 投资固然没有稳赚不赔的。 但将不稳定因素提前解决掉,把风险降到最低,这才是商人应该考虑的事情。 “呃,演员阵容也没有上来就定死的嘛。” 李璨宇想了想,道:“我觉得,不如你先看看剧本?” “行,那你晚上把这俩剧本都发我邮箱里。”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