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半岛民众根本没有足够的文化沉淀去支撑和理解。
翻拍也只会是水土不服,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当然,不是没有成功的。比如翻拍《太子妃升职记》的《仁哲王后》) 《许三观》的年代背景时间跨度很长,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延续到80年代左右。 那个年代的半岛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都是靠捡驻韩美军吃剩的菜饭为生。 而在故事的中期,也就是60年代,半岛迎来了“汉江奇迹”,经济开始飞速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才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样的历史背景,导致半岛观众在观看《许三观》时无法产生代入感,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影片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内涵。 所以,《许三观》的票房扑街,并不是河正宇的错,也不是演员演技不好或剧本改编得糟糕。 而是因为文化差异和历史原因导致的观众无法代入和共鸣的问题。 而郑泰成跟李璨宇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你手里应该不止这个剧本吧?” 李璨宇点了点头,道:“嗯,还有一部现实类的爱情题材剧本。” “原创?” “原创。” “说来听听。” 郑泰成眉头一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李璨宇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道: “概念是男女主角在错过末班车以后发现兴趣爱好出奇的一致,而后两人在一起默契的度过了四年,当大学毕业后,在人生与社会的影响下,又渐行渐远的故事。” “剧情的推动力是男女主双方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矛盾点便是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的冲突,成长不同步而构成的障碍,最后两人分开,理想和现实相互妥协。剧情里有甜蜜也有苦涩,更有一些令人感到无奈的现实问题。” “男主角的意向演员是金秀贤,女主角的意向演员是金泰梨或朴宝英……” 这个本子就是李璨宇在《你的名字》杀青宴上,和蔡秀彬说的如果她没有戏约,可以过来试镜的《如花束般的恋爱》。 因为《你的名字》大火,导致影片中的演员们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而蔡秀彬恰好就在这个阶段,被爆出与职业棒球选手的恋情。 所以,为了电影票房和口碑的着想,李璨宇只好将她从意向演员名单中划掉。 其实他挺喜欢蔡秀彬的。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有时候,为了大局考虑,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 郑泰成听后,沉吟片刻,问道: “结局是be吗?” “是的。” 郑泰成不禁摇头失笑,道: “经久不衰的韩剧三宝你是一个也不用啊,这是要开创新的爱情流派?” “哈哈~” “不过,这个剧本比《你的名字》如何?” “商业属性不如《你的名字》,但艺术属性优于它。所以为了弥补商业性的不足,我选择了金秀贤这种明星演员来出演。” “既然选择明星演员,那为什么不考虑让全智贤跟他三搭?” “贵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全智贤的年龄不符合女主角的设定。” 郑泰成恍然,他刚有些着相了。 光想着“都敏俊”和“千颂伊”这对cp带来的化学反应,而忽略了全智贤现在已经35岁的事实…… 正常情况。 除了特定的需要从小演到老那种时间跨度极久的剧本,半岛演员很少去演与自己年龄相差太多的角色。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车太贤,再比如韩孝周。 “这部电影的预算经费大概是多少?”郑泰成直截了当地问道。 很显然,他对《如花束般的恋爱》这个剧本的感兴趣程度远高于《七月与安生》。 李璨宇想了想,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的估计: “50亿左右吧,现实向题材的剧本除了取景和演员片酬,没有太多花销的地方。” “50亿倒是不多,你回去把剧本发我邮箱,如果没问题的话我投20亿。” 郑泰成没多犹豫。 实际上,这就是口碑效应。 《你的名字》票房大卖,让李璨宇在半岛电影圈声名鹊起。 再也没人把他当成玩票性质的年轻导演。 电影圈就是这么现实。 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拿了奖的导演地位不一定很高,拍商业片儿的导演地位也不一定就低。 归根结底,能挣钱,就有资本捧。 票房高,就代表观众喜欢。 观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