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甘宁远去,心中暗暗婉惜;今日未得全功也。
见只剩太史慈领一支残军被吴军围在当中,虽左冲右突不得出围。
周瑜急命诸将曰:“暂且围住,待某和其答话。”
一时间,吴军接令战舰纷纷离舷退开,四散合围将太史慈及数十般残破唐军战舰困在当中,周瑜帅舰缓缓而进至阵边。
瑜急写书一封,令数名吴军驾小舟去见太史慈。
数名小军领命持小舟挥动白旗奔向唐军战舰。
太史慈此时浑身浴血,面目狰狞,也不知杀死多少吴军,真是猛若杀神。
正在激战间,忽然东吴水师纷纷退却,将其合围在其中。
正在纳闷间,见一只吴军小舟挥动白旗,便命军士放入。
吴军见太史慈,呈上瑜书信,太史慈展信观看,书曰:瑜久闻子义大名,北击匈奴、奇袭幽燕,南征刘备,英名传于天下。
今将军中瑜计谋,大势已去,瑜不忍见一代名将就此殒命沙场,希将军断然来归。
如子义肯归降吴侯,则瑜可对天盟誓,必会厚薄将军。
望公自思之,速速回复!太史慈大怒道;“吾主唐王何等英武,太史慈誓死效忠,怎肯弃英豪而降鼠辈耶?今误中汝奸计,有死而已,慈怎肯降敌,留下千古骂名。
汝等可速去回报周瑜小儿,言太史慈誓死不降,今日就算身死,来日吾主必会为吾报仇!”吴兵抱头鼠窜而还,回见周瑜诉说太史慈言语,周瑜闻听大怒道:“如此不识抬举,以为我江东无杀人之刃耶!传令三军,全力攻击,有斩太史慈首级者,重重有赏!”吴军闻言,心中大喜,四周战舰一起涌上,围住太史慈等。
太史慈见今日恐难逃一死,心中默念:“主公,子义今日无奈,先行一步而去,不能亲见主公一统河山,惜哉!惜哉!愿主公早成大业,威加四海。
慈先去矣!”回顾四周亲兵曰:“汝等随吾多年征战,北击胡寇、南破刘备,未尝退后。
今大势已去,慈誓死不降,尔等追随某多年,不忍见诸位俱随某而去。
汝等若要降便降了吧,慈决不怪罪!”诸军大哭而泣曰:“将军平日待吾等甚厚,今日势危,将军为从大义不惜身死,吾等虽为兵卒,亦不敢忘大义耳。
愿随将军死战,宁死不降!”慈仰天长笑道:“好好好,汝等不愧随吾多年。
今日我等并肩杀敌,誓死不坠吾虎贲军之声威。
诸公还记得从军誓言否?”诸人一起大吼:“情义相许,生死相依,卫我中华,誓死不悔!”慈与众人口中大叫,奋勇杀敌,皆力战而死,无一投降。
慈死前身负创伤三十余处,尚死战不倒。
至血流而尽,死去时,尚双眼怒视敌军,吴军皆战栗不敢近。
却说甘宁领兵败退回江夏,徐盛领兵接着,甘宁言太史慈尚困于阵中,二人遂尽起大军来救。
瑜见慈等皆已身死,感其忠勇,不忍戮其尸。
见甘宁等起大军来救,不欲与其硬拼,便领军退回。
甘宁不敢相追,于江中唐军战船上寻见太史慈尸身,二人见慈死时尚威风凛凛,不由得痛哭失声,悲痛欲绝。
二人将慈等收尸,归于江夏,星夜遣人至长安报丧。
甘宁等见慈身死,不敢再行出战,只好死守江夏,以待援兵。
却说我在长安闻荆州急报,东吴周瑜领兵十余万犯境。
我心中大怒道:“好啊,我还没有领兵去打你,你倒杀过来了,看我这回怎么收拾你。”
便召集群臣议事。
庞统道:“今江东既敢不自量力举兵来犯,实是可恼!我等何不趁机良机,举大兵南下,一举将其剿灭,一统天下!”郭嘉亦道:“士元此言甚是,我等准备三年,粮草足备,军器锐利,士卒悍勇,早欲一战。
今既东吴敢来,陛下休辞劳苦,当御驾亲驾,一举当其荡平,早安天下!”诸将纷纷点头称是,皆欲早灭江东,成就大业。
我见众人并无异议,遂决定大举南征。
便传下王令,命各部齐动,调动大军三十万,赵云、马超、高顺、张合、典韦、魏延、严颜等为大将,郭嘉、程昱、田丰、沮授、贾诩、庞统、徐庶为谋士兵发江夏增援。
当然啦,仍留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