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是夜间,越走越黑,这趟回去,却已是大白天,越走越亮堂。
曾光、姜维二人回到蜀军营帐时,也还没到午时,大概也就上午十点多钟的样子,但这已经是“穿越”了数座高山、行程足够抵得上数千里的山路,若是按照以前的惯常翻山速度,即使是急行军,也得花费三天时间。
而走那条秘密山道,却可以将三天时间缩短到几个小时。
说这是捷径,简直再贴切不过。
回营之后,曾光本想溜去偷嘴吃饭、再补个回笼觉,这一念头刚准备付诸实践,他就被姜维一把拎去了主营大帐,不用多说,是去见他老师诸葛亮了。
昨夜,姜维带着曾光去查探敌营,诸葛亮也没闲着,他跟崔仲也是彻夜长谈,近年来,他耗费心力治理蜀汉,身体和精神都透支得厉害,崔仲替他把脉诊病,算是把浑身上下的毛病都查了个遍。
还是那句话,丞相大人需要静心调养,否则将会影响到寿数。
这些话,诸葛亮早听过几百回了,成都的大夫就算不比崔仲医术更高,但也不至于连这些达官贵人的身体调理都做不了,何况诸葛亮自己也是医卜星相的高手,并非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
然而,先主刘备突然崩逝,几员猛将也相继折损,诸葛亮若不操劳,又如何撑得住蜀汉局势?
所以,诸葛亮不是不想调养,而是他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上。
崔仲开了药方,也写明了注意事项,但他知道这位丞相大人绝不会照做,自己的一番心血,最终也只化为一声叹息。
“唉!丞相大人一心为公是好,但若你再这样糟践自己的身体, 或许身体将撑不过两年,万一你撒手而去,这蜀汉君臣基业,又将托付给谁呢?”崔仲最后劝道:“丞相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看似大义,实则得不偿失,这未尝不是一种短视呢!”
诸葛亮沉默不语。
他是绝顶聪明之人,当然清楚崔仲的劝告全部出自善意,而且他所说的话也都是道理,诸葛亮用一世搏一时,听起来实在是不划算,可这一时、一世,并非纯粹的数量对比,而讲究个时机恰当,关键的一时,没准儿真的胜过庸俗冗长的一世。
一世还是一时,究竟谁更划算?谁也说不清。
东升日落的太阳,与夺目划空的流星,也许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太阳,但地上默默无闻的一块石头,同样也是与太阳一样,千万年不灭,可就没几个人愿意当个不起眼的石头了。
如果一辈子像石头一样黯淡却长久,相信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当一颗流星的。
昨晚刚替丞相大人把了脉、开了药,今天一早,崔仲又过来盯着病人。好歹在他眼皮子底下,他还是希望对方能够遵照医嘱的,该劝的药、该吃的养胃粥饭,全都一样不漏的送了过来。
两个老头正僵持间,姜维回来了,连那个懒散的外乡人曾光都被他一道拉了过来。
崔仲昨晚也找过曾光,想从他那里再逼问点好东西,比如二锅头什么的,结果他把营内营外都找遍了,也没见这小子的身影,问那守营的大兵,也没一个肯搭理他,更别说透露行踪消息了。
因此,崔仲对曾光出营之事,毫不知情,只以为这小子特意躲着自己呢。
此时,他一见到人,立刻蹦了起来,指着曾光的鼻子骂道:“臭小子,整天不见人影,也不说关心一下师长,问问我住得习惯不习惯,饮食上……咳~~饮食上是否妥帖!”
“那自然是妥的啊!”曾光知道这老头儿想什么,但故作不知,也不接话。
开玩笑,二锅头也是要花钱买的,一瓶二十也不便宜,酒在这个年代都快赶上硬通货了,曾光可不傻,拿自家超市的酒做人情,那还不把他姐给亏死、心疼死!
自从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凭空出现,而正是从自家超市“调配”出来的货品后,曾光整个心态都发生了变化,他做的可不是无本买卖,每一分一毫,都是家里的血汗钱,是要成本的!
一想到老姐曾靓留在写字板上的“讨债檄文”,曾光心里就一阵发虚,他到现在为止,还没想到有效的办法,解决那个头疼的付款问题。
如今他是能够随心所欲调取超市货物不假,但钱款他又该如何支付给老姐呢?难道他还能像以前一样,打开手机,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转账给老姐?
显然不可能嘛,别说他手机早在掉过来的时候,就已经不知道在哪里磕坏了,根本开不了机,即使是成功开机,难道这个时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