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与穆兴安会合后,全军加快速度北上。
於显率领广洋卫,且战且退。成功将倭寇引到海州近海。
常遇春率水师抵达靠近海州的时候,瞭望台上的士兵就隐隐观察到一大片船帆。
“常大将军,应该是倭寇战船。”
“先不着急,放慢速度,看看情况。毕竟陛下的命令是合围,咱们和於指挥使互相都能看见,倭寇的战船咱们在这看不到。”
“穆将军,站得高看得远,咱们在同一个位置能看到於指挥使,却看不到倭寇,说明咱们离倭寇更远。”
这边还在僵持的时候,接到朱元璋命令的福州水师和广州水师也动起来了。
在东番附近发现了倭寇战船踪迹。二人来不及上报情况,就与倭寇战船发生了交火。
交战之初,都是小规模交战,双方主力都并未出动。
前几战明军都吃了缺乏实战经验的亏,一直处于下风。
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明军将领慢慢也把在讲武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战中。
战局也慢慢向着明军占优发展。
项阳云和赵明志当即决定对倭寇发起主动进攻,但就在明军发起主动进攻的时候,倭寇再次离奇地撤退了。二人都吃过亏,也不敢轻易追击,也只得先退回来。
常遇春在这边僵持了几天,期间也派出少量战船发动过几次试探性攻击,双方各有损伤。
吴祯率领的水师出现在倭寇后方时,吴祯当机立断,直接对倭寇发动进攻。
常遇春和於显也都发现了倭寇战船有异动,纷纷下令前进。
吴祯与倭寇交战之后才发现,这些倭寇与他之前在苏州遇到的倭寇非常相似。
而吴祯率领的水师中,多数将军都曾参与过苏州那场海战。
见到了老仇人,各个都恨得咬牙切齿。
吴祯也想报仇,但理智告诉他,计划不能乱,不能不顾一切就乱冲。
吴祯急忙指挥众将士按照计划作战。
吴祯的计划也很明确,倭寇如果急于逃走,他就拼死拖住,给常遇春和於显争取时间。
而这支倭寇水师,完全没把吴祯放眼里。
直接摆开架势,与吴祯激烈交火。
就在双方激战之时,常遇春和於显也赶到了战场。
倭寇完全没想到,这次与当年在苏州遇到的水师完全不是一回事。短时间内别说是击溃,就是击败吴祯也做不到。现在又处于即将被合围的形势。急忙下令进行突围。
吴祯也明显感觉到了倭寇正急于突围。下令故意漏出个缺口,让一部分倭寇从这往外逃。
而就在吴祯后面的另一部分水师,则是在外围一直静静等着倭寇的到来。当他们发现吴祯留出的缺口后。便下令往缺口的方向,形成第二个包围圈。
从吴祯留出的缺口处逃出的倭寇,也发现了他们又处于一个新的包围圈时,也只得再次下令突围。
常遇春和於显赶到战场后,直接选择了火力全开,从后方拖住了倭寇。
此时整个战局,最危险的还是吴祯。
此时的吴祯基本已经与倭寇缠斗在一起,其余水师战船则是在外围进行包围。
这个时候,常遇春也选择让自己亲自训练的这一千精锐,直接杀向战场中央去支援吴祯。
随着战斗的进行,时不时也还是有倭寇突围成功。
到了夜幕时分,战船上纷纷点起了火把继续战斗。
海上的夜战,能见度低的可怜,而趁着夜色冲出包围圈的倭寇战船,也越来越多。
到天明的时候,战斗也基本结束。
一些没有逃出去的倭寇,则是变成了俘虏
经过将近一天一夜的苦战,常遇春为了保险起见,并未下令追击。
常遇春则是安排伤亡最大的吴祯部带着缴获的战船先靠岸休整。
於显带着俘虏返回应天府。
常遇春则是分散部队,在附近扩大巡逻范围。
一连巡逻了五天,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便返回与吴祯会合。
整个这一战大明出动两万八千余将士,大战船八十余艘,中型战船一百一十余艘,小型战船四十余艘。伤亡两千余,损失大战船六艘,中型战船十七艘,小型战船九余艘。俘虏倭寇一千余人。缴获战船八十七艘。
有一部分俘虏投降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投降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