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将军,这批倭寇与末将在苏州府遇到的服饰之类的基本一致。”
“吴将军,你的意思可能是同一批?”
“对!”
“看来应该是北倭的。他们不安安心心对付南倭,又跑来干什么?”
“俘虏已经送往应天府了,应该能审出些事。”
“但愿俘虏里面有将军什么的。”
於显把俘虏送到以后,朱元璋就派出了鸿胪寺的官员协助审问。
这一批的俘虏里面有几个副将,倒是问出一些消息,但也非常有限。
这一批倭寇是奉大名的命令前来的,之前在苏州府大败吴祯,觉得大明水师不堪一击。打败南倭水师之后,顺便过来劫掠一番。
对于这些没有任何价值的俘虏,朱元璋的命令只有一个字“杀!”。
常遇春没等到什么有用的消息,休整几天之后,就启程前往温州,去把常森和葛景山接上后,继续南下,到达了福州府。
抵达福州府的时候,项阳云带着新兵出海训练了。常遇春稍作休息之后,就启程前往泉州府。
一路上常遇春也让常森亲眼见识了船是从水里冒出来的。还教了常森如何粗略计算当目标刚好完全出现在水平线的时候,自己到目标的距离。
R2+L2=(R+h)2
R地球半径,L观测者到目标距离h观测者眼睛到海平面高度。
唯一需要点技巧的就是手动开根号。这个懂了其实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
1.将被开方数的整数部分从个位起向左每隔两位划为一段,用撇号分开,分成几段,表示所求平方根是几位数;小数部分从最高位向后两位一段隔开。
2.根据左边第一段里的数,求得平方根的最高位上的数。
3.从第一段的数减去最高位上数的平方,在它们的差的右边写上第二段数组成第一个余数。
4.把求得的最高位数乘以20去试除第一个余数,所得的最大整数作为试商。
5.用商的最高位数的20倍加上这个试商再乘以试商.如果所得的积小于或等于余数,试商就是平方根的第二位数;如果所得的积大于余数,就把试商减小再试,得到的第一个小于余数的试商作为平方根的第二个数。
6.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求平方根的其他各位上的数。
这是其中一种算法,还有比这简单的,但没有图的话描述不清楚。
到了泉州之后,常遇春直奔衙门,让官员查找汪大渊的资料,常遇春也懒得在这等,就告诉官员查到资料之后就到驿馆通知一声。
第二日一早,常遇春便坐着战船前往东番。
———————————————————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现今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以及万余将士到达“夷洲”(台湾),《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最后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派去的人大片大片倒下,最后不得已迁出岛上数千居民。
隋朝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据史籍记载,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到宋朝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171年,南宋在澎湖地区常驻,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戍守。公元1172年汪大猷率军击退台湾土著人之后,开始在台湾驻军。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在台湾驻军。
1292年,忽必烈派人招降台湾土著,遭遇顽强抵抗后退回大陆。1297年忽必烈派遣征东大将军,率一万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