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初入天人,继承摩尼教教主之位以后,行走东南,杀贪官、废乡绅、庇百姓,年复一年,得了好大的名声。”
“不过也因此,方某人恶了这大宋东南六州的无数乡绅地主和士大夫,更被朝堂上的官家视做东南一带的眼中钉肉中刺。”
“尤其是蔡京那该死的苍髯老贼,在其四起复相之后,与东南海商勾结,推了那朱勔上位,以花石纲之名,毁我东南民众何止百万……”.
第89章 方公,护国法师了解一下?
纵观历史上的农民造反起义,其实超过九成都是被朝廷给逼出来的。
很少有如同燕子坞慕容氏这般的,一开始就是野心之辈。
譬如方腊的造反,就是无可奈何下的一种反抗。
方腊内心当中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谁也不知道。
可按照方腊在大宋东南数十年来的行迹而言,其确确实实,是做了很多很多好事的,说一句功德无量也毫不过分。
方腊最初的目的,就是以传教的方式,行好事、聚信仰,助力修行。
明神武典-神圣篇。
神圣嘛,如果没人信仰、没人朝拜,那算什么神圣呢。
方腊数十年如一日的传教,留下无数善行的同时,也积累起了无与伦比的名望。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方腊的名望越大,修行速度就越快,将来成就也会越高。
而坏事就是,当方腊的名声传到皇帝耳中之后,就成了祸根。
皇帝忌惮方腊在整个东南六州之地的名望。
蔡京觊觎整个东南六州之地的财富。
东南乡绅海商等,对于方腊庇护百姓的各种善行深恶痛绝。
层层叠加,便有了蔡京给皇帝献计,以朱勔和应奉局两大棋子祸害整个东南,逼迫方腊造反的谋划。
朱勔盘剥百姓是把好手,而且以江南苏州为应奉局驻地,从不深入东南。
当东南百姓们活不下去、忍无可忍的时候。
方腊就算是不想造反,也得造反。
毕竟,方腊的摩尼教,就扎根在东南百姓当中,无论是那一个州的百姓造反,身为摩尼教主的方腊,都必然会被奉为首领。
方腊如果不答应,那就是自毁根基,从此武道崩殂。
所以对方腊而言,在看出了朝廷的这一阳谋之后,还不如自己把造反大业的摊子,搂到自己怀里。
万一自己是个造反奇才呢,说不定自己还能过把皇帝的瘾。
自己当造反头子,既能把控大局,又能尽量拖延时间、加速修行。
方腊不是个傻子,反而很聪明、很敏锐,知道自己一旦起兵造反,就是死期来临之际,除非,自己是个武圣。
然而可惜的是,方腊拖延了很久的平衡局面,被慕容氏给打破了。
方腊敢于在大宋东南肆无忌惮的杀贪官、除乡绅、庇护百姓,打出的旗号就是摩尼教,是江湖门派、武林势力。
如果大宋皇朝敢对自己动手,整个大宋江湖都会恐惧不安。
诸多武林门派的威慑下,大宋皇朝也不敢太过分。
本来按照方腊的想法。
自己以广积粮、高筑墙、缓造反的策略安抚教众,忍耐朱勔剥削。
只需在静静蛰伏个十年八年,就能顺利破入武圣境界。
到时候,即便是造反失败,方腊也能保证自己的绝对安全。
可偏偏,武夷山事件之后,少林、丐帮被大势镇压,慕容氏起兵造反,又有武当、峨嵋等武林门派得了好处,让大宋皇朝腾出了手来。
不得已的情况下,方腊也只能强行突破到武圣境界,准备提前造反。
这也是方腊身上武圣修为极为虚浮的原因。
太湖艇坊之上。
方腊面色沉闷,一盏又一盏的喝着闷酒,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和委屈。
身为雄壮威猛的一条大汉。
在此刻看来,竟是颇有些凄凉心酸之感。
用方腊的话来讲,自己也只不过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摩尼教主而已,老老实实的传教、安安稳稳的修行。
谁又能想到,自己只不过是名望大了点儿、信众广了些、得罪的权贵多了些。
好大的一顶造反帽子就扣在了自己头上。
还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那种瓷实铁帽儿,扣得严严实实,摘都没法儿摘下来。
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