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城门即将关闭,王清黎黛眉微蹙,歪头看着谢存,觉得他今日有些奇怪,却说不出哪里奇怪。
她本不是轻信他人的性格。可谢存不过是十六七岁的年纪,送他入兆都的路上体贴细心,照顾的无微不至,甚至为她以身挡箭,险些丧命。
王清黎甩掉脑海中莫名的猜疑,告诉自己,谢存是唯一值得信任的人。
城门要关,大拨流民涌入城里,王清黎顾不上多想,抓起谢存的手,逆着人潮往外闯,她绝对不能功亏一篑。
谢存片刻犹疑,再抬眸安懿公主已不在视线范围之内,他慌了神。
即便当初是为了有口饭吃才利用小富贵的命,冒领护卫公主的名头,但五年来他暗中护卫,每一日都不曾懈怠,他甚至想过,大兆灭国,安懿公主殉葬,他便也一剑殉了公主。
谢存在心底无数次唾骂自己的阴暗和虚伪,他真的想做一个忠心护主的好人。可这些想法还是会不受控制的冒出来。
他有私心不假,但爱慕安懿公主的真心更多,公主像是被他精心呵护长大的娇艳鲜花,他不容她受到半点儿风雨摧残。
不然,五年前他不会悄然藏于安懿公主入东临的木箱中,熬过五年没名没姓的时光。
谢存恍惚少顷,找回些神思。
真真是一眨眼的功夫,安懿公主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王清黎不知在尘土飞扬的人群脚下爬了多久,重新站起身,心里一阵后怕,险些就被踩成肉泥。
她跟着人群涌入一条狭窄小巷,身旁有人为了一席之地争吵抢夺。
王清黎逆行走出巷子,放眼望去,已不见谢存的人影,眺望城门,那两扇门正在缓缓关闭,她此刻再不跑过去,今天肯定出不了城了。
“忘了告诉谢存,不论发生什么,先出城再说。”
城门缓缓关上,王清黎站在原地。
一边是她穿越至今,日思夜想的自由,只要她出了城,天高海阔,淹没于人海,不仅是自由,还是永久的解除死亡威胁,她可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
可是,另一边是生死关头救她一命的谢存,她该怎么选?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王清黎一咬牙,一跺脚,莽着膀子往城门处跑。
衣衫破烂的老妪,忽然拦住她的去路,问:“姑娘,我双目白障,你可见我孙儿了?他有这么高,看起来十四五的年岁,方才人多冲散了,他定在找我,肯定急坏了,我是他唯一的亲人了。”
王清黎瞥一眼城门,她有些心急。
观察老妪确实双目浑浊,视线几乎没有焦点,听她说孙儿是她唯一的亲人,忽想起谢存,他何尝不是将自己视为唯一信任的人,甚至是把命都交付的人。
她却为了自己能活命,没义气的丢下谢存。
“老婆婆,您往城门那处走走,找个显眼的位置,您孙儿会来找的,我和弟弟走散了,我也要去找人!”
王清黎和老妪背道而行,万分不舍的看了一眼老妪的背影,以及那道城门。
“姑娘在寻人?方才有位小哥儿向我打听,问我见没见到身穿嫩青色衣衫的人!”
说话的人手里拿着一卷书,样貌斯文,唇上皴裂,外袍破了几道口子,缝了整齐的针脚,看着不算太狼狈。脚上穿了一对草鞋,落难前应是位书生。
“你见过我弟弟,他在哪儿问的你?”王清黎用力点点头。
“姑娘若不嫌弃,请随我来,就在前面的巷子里,有些曲折,当心脚下。”书生卷着手里的书,指了指前面的巷子。
王清黎跟在书生身后,一起进了巷子,巷子里挤着许多流民,他们聚在巷子里相互取暖,她看在眼里,不禁心头泛酸,这么多饥寒交迫的流民,不知能不能挨过深冬。
“这些流民从何处来?”
书生脚步一滞,想笑却笑不出来,“他们大多是卢临逃难到皇都的流民,灭国一战,卢临方圆五十里,家中所有男人都抓了壮丁,死的死,活的,也大多跟随将领去阑海,投奔了金翼军。”
“那你也是跟父母逃难来的?”
书生脚步停下,“我父亲替我充了军,我娘卖了我妹妹,给我换了一双草鞋。”
王清黎吃惊,嘴巴张了张。
书生缓缓转身,“后来,她又把自己卖了,给我换了这卷书,让我延续香火,考取功名。”
王清黎‘咯噔’一下,后脊发寒,忽觉不妙,谢存知道她要逃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