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让你守岛,你在这养深海巨兽? > 第1778章

第1778章

“公元376年,谢安打算让外戚王蕴出镇,于是让桓温之弟桓冲解任徐州刺史,由王蕴接任,朝廷命谢安总领中书事务。”

“为了缓和矛盾、稳定政局,谢安实行了着眼于长远、以和谐安定为重的执政方针。”

“当时桓冲也深明大义,认为自己的德望不及谢安,心甘情愿地以镇守四方为己任。”

“谢安也用桓冲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和徐州刺史,镇守京口,后又转任都督七州诸军事,兼任荆州刺史。”

“他对桓冲虽有猜忌,但总体还是达到了“荆扬相衡,则天下平”的目的,共同对付北方的前秦政权。”

“谢安心存仁义,辅助朝廷,劝导百官。”

“即使是会稽王司马道子也依赖于谢安的辅助调和。”

“当时前秦侵犯边境,告急文书频频传来,梁、益等州先后失陷。”

“他面对危机,镇定自若,作长久打算,以宽仁安定内外。”

“广行德政,百官同心同德,不计小过,专心国事,恩威流布广远。”

“当时人赞扬谢安,将他比作王导,并认为他在文雅方面则更胜王导一筹。”

“当时,建康的宫殿毁坏,谢安打算整修宫殿。”

“王彪之等人以外敌入侵为由谏阻谢安,谢安不听,竟独自决定修宫。”

“宫室设计,都依照天象,合符北极星的方位,而役夫也没有什么怨恨。”

“同年,谢安兼任扬州刺史,朝廷允许谢安可带甲仗百人入殿。”

“当时,孝武帝开始亲政,升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坚决辞让了骠骑将军之职。”

“当时天象失常,大旱连年,谢安上书主张复兴衰败灭亡的侯国和贵族世家,寻找晋初开国功臣的后代加以封赏。”

“再然后的故事,便是大家所熟知,也是刚才提到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能够取得巨大胜利,谢安功不可没。”

“而且谢安从战前的“围棋赌墅”到战后的“小儿辈大破贼”,自始至终一直采取极为冷静的态度。”

“对于稳定人心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次战争使谢氏的声望达到顶峰。”

“但当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专权,奸谄小人开始乘机煽风点火,捏造罪名陷害忠良。”

“就这样,谢安与孝武帝之间渐生嫌隙,”

“一日,孝武帝召桓伊宴饮,谢安坐陪。”

“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自若的吹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臣对于筝的情分不如笛,然而足以用来与歌管配合,请允许臣奏筝歌唱,并请求来一个吹笛人为臣伴奏。”!”

“孝武帝认为他在音乐方面有才能,就下令让一个御妓奏笛。”

“桓伊又说:“御府的人与臣必定配合不好,臣有一奴,擅长与臣配合。”!”

“孝武帝更加赏识他的放纵轻率,于是允许他把家奴召来。”

“家奴吹起笛子,桓伊就抚筝而歌唱怨诗说:“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朦》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他的歌声慷慨激昂,俯仰可观。”

“谢安为之落泪,眼泪将衣襟沾湿。”

“一曲终了,谢安越席来到桓伊的身边,捋着自己的胡须说:“使君在此表现得很不一般。”!”

“当众说君王表现的不好,孝武帝自然面露愧色。”

“公元385年的四月,谢安主动交出手上权力,自请出镇广陵的步丘,建筑新城来避祸。”

“孝武帝在西池为谢安设筵饯行,并敬酒赋诗。”

“谢安虽受朝廷嘱托,但隐居东山的志趣始终未消失,每每露于形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