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拜金时代 > 第30章 麻将馆

第30章 麻将馆

三百六十行,赌博为王!

一天,牛老汉邀约王三娃陪他到袁河明的麻将馆去耍,王三娃想麻醉麻醉自己,就一起去了。

象牙山村深处大山,这里文化生活很单调。种田基本靠牛,娱乐基本靠球。一到寒冬,乡民们就爱围着柴火,吃着大块的腊肉,喝着自己酿的苞谷酒。这象牙山的苞谷酒,其实也比较劣质,但就有好事的诗人,在当地的报刊,发表了这样一首诗,《象牙山》,比较酸的句子是这样的:

汉子们喝足了苞谷酒

使出扛麻袋的力气

将自己的婆姨

扛到了苞谷地

他一定是把张艺谋的《红高粱》看多了!

但事情也不是绝对地,近十来年,一种新兴的产业进入象牙山村,赌博业。这里山高皇帝远,赌博这种违法的事,放到这种偏远的地方,也相对安全,只要搞定当地派出所的领导,一切好说,袁河明,甚至更大的赌头,看中的也正是这一点,毕竟,派出所所长这尊小菩萨,好打发,真是天时不如地利呀,象牙山地方小,打的牌可不小呀!

象牙山的赌博事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欣欣向荣,形势一片大好。

这里的麻将馆比饭馆还多,其中,生意最好的就数村长袁河明家。一来袁河明是村长大人,村民们批个屋基呀,整个计划生育指标呀,上个户口呀,都得经过他手,而且,乡上新的移民搬迁工程,袁村长还是项目负责人呢?二来人家有钱有势,跟乡上领导关系好得很,穷乡亲对他是又怕又敬,真是羡慕忌妒恨哪!

村长的麻将馆就开在他家五层楼的一二楼,五台机子五间房,架上烟筒炉子,有桌有椅。打牌的人,有老有少,中年人居多,也有外省人。屋里是灯火通明,烟雾缭绕。有扣个炸弹办得咚咚响的,有唉声叹气抱怨上手老打生张过自己的,也有冥思苦想该打哪一张好的,当然就有催快快快的:“啥嘛,快一点,都捏出水了,成了十三嗲了。”

王三娃跟邬老汉、张老太婆等人打过招呼,大多是乡里乡亲,熟。

就在这热闹的麻将馆中,在这吵吵嚷嚷中,在这乌烟瘴气中,王三娃还看到秦贵成上三年级的女儿婷婷,竟然趴在一张饭桌上,专心致志地写语文作业,而她的父母,就在旁边的麻将桌上战斗正酣。

王三娃在麻将馆醒目的位置上看到一张字条,上边用电脑打印出的中号字写着“严禁吸毒,严禁赌博”,落款是大树沟乡派出所。这可真是讽刺啊,王三娃知道,它的潜台词是:“这麻将馆我罩的,少闹事。”

王三娃还见到了村长夫人赵玉芬,有几分姿色,可能是看不起王三娃这个穷光蛋,也可能是袁河明老打三娃媳妇的主意,恨屋及乌,对王三娃傲气的很,其作派俨然是蒋门神老婆第二。

牛老汉输大了,也看不上这小麻将,就直接领着王三娃到了二楼更隐秘的大屋子里,里边正在推牌九,推二八杠,统称推锅。

推锅的专业术语有,天门、地门、对门、河里。押钱有独点一门,有穿有拐;输赢有通吃,有通赔,有走账。二十元起注,不限注,十万八万也可以。庄家像个大老板,桌前码着厚厚的一百元,新崭崭的,少说也有几十万,王三娃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袁村长斜披着件黑色大衣,里边穿件西装,打个红领带,领带上别着一个九十年代很流行的金光灿灿的领带夹,梳个大背头,摩丝像倒上去的,油光油光。他不押注,只在边上和手下的弟兄低声说话。

这屋里比一楼还热闹,人还多,外省人也多些。牛老汉早挤进人群,王三娃只在外围看。

只听到庄家说:

“趟子给我亮开。”

“来呀,下大注的是朋友。铃铃响了就不要了。铃铃一响,黄金万两,下呀,下呀!”

又听到:

“加一点。”

“对穿。”

“杀,杀,杀。”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的呐喊助威声。

“减一点。”

“对九饼,对九饼。”对九饼最大。

自有小喽啰帮袁河明抽水,通杀庄家交两百,押赢八百交五十,最后如果庄家赢了,还要交五百,叫碗碗钱。

庄家只顾洒点点,庄家有助手,行话叫二四,负责吃钱或赔钱,手法熟练,很是专业。

还有放水的,也叫放爪爪,音早晨的“早”,就是高利贷,一天一千利息五十,一万一天利息五百,你取一千,他只给你九百五,五十放水的扣掉,这叫掰一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