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知道张爱卿能行,张爱卿果然能行,还真就给朕练出了一支强兵,居然打败了巴牙喇,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诸位爱卿!”
“快,快拟旨,朕要嘉奖张爱卿,朕要好好的犒赏他们!”
却又没想到,遭到了大臣们阻止。
“启奏陛下,恐怕事情并非如此,据臣所知,京营虽然打败了奴贼,却自身损失惨重,因此恐怕并不能称之为大捷。”
气氛突然一变。
“是啊陛下,据老臣所知,京营以多打少,自身五倍于敌,虽然杀敌三百,自身损伤却也同样达到了三百之巨,实不能称之为胜利啊陛下!”
“是啊陛下,兵力五倍于敌,死伤却和敌人一样多,又是客军作战,并非是为我大明而战,如此损兵折将,怎么能称之为胜利呢?”
不得了了,被大臣们这样一说,崇祯心里也咯噔了一下。
刚刚对于胜利的喜悦瞬间全无。
崇祯局促了起来,心里也不禁狐疑,感觉大臣们说的对啊,死伤人数和敌人一样多,怎么能算是胜利呢?
大臣们十分激动:
“陛下,战事打成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像话,故臣以为,不仅不应当奖赏,还应该下旨斥责,而且要重重的斥责!”
“是啊陛下,臣以为不光要斥责,还应该罢免黄得功孙应元,他们两个贸然迎战,视我京营士兵生命如同儿戏,其罪当诛啊陛下!”
“是啊陛下,圪儿海之战本来可以避免,他们却非要选择迎战,臣也要弹劾黄得功孙应元,请求陛下将之罢免,并深究其责!”
好一个“深究其责”。
黄得功和孙应元是谁的部下?
是张煊的部下啊。
现在最害怕张煊立功的反而就是这些大臣们。
但此次圪儿海之战张煊并未在场,他们知道没办法把脏水泼到张煊身上,干脆迂回一下,打击黄得功和孙应元。
打击张煊的部下,并且还要“深究其责”,深究什么责?自然是张煊的领导之责。
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至少可以降低张煊的功劳。
于是大臣们弹劾起黄得功和孙应元变得更加起劲。
一时间朝堂纷乱。
而崇祯,果然上套了。
崇祯听着大臣们的话语,拧眉思索,心里一合计,突然感觉大臣们说的很对。
杀敌三百,自损三百,若不降旨斥责,让他们打习惯了,老是这样肆无忌惮的损失京营兵力,那最后京营不就打没有了吗?
想到这里,崇祯重新变得激动。
只是和刚才的喜悦之情完全不一样了。
“快,快拟旨,朕要斥责,朕一定要痛斥他们!”
一道斥责圣旨便发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