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很安静。
张煊的反应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崇祯发呆,有些不知所措,大臣们也都互相看看,因为谁也没想到,张煊不仅认罪,而且还主动为袁崇焕的女儿求情?
以至于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忽然之间就都用不上了。
大臣们都在思考着,到底是为什么呢?
最后实在想不明白,全都茫然看向了皇帝。
为袁崇焕的女儿求情,这罪过可不小了,而且自从袁崇焕被定罪以来,好几年了,敢当面因此事向皇帝求情的,张煊算是独一份了。
都想看看皇帝会不会雷霆震怒。
张煊自己也有点忐忑。
他确实想离开京师,也确实想为袁芷杉摆脱罪名,但却并不意味着他想找死。
虽说他只是为袁芷杉求情,并没有议论袁崇焕的事情,算不上什么大罪,但这样一来,等于给大臣们送去了一个攻击自己的理由。
崇祯性情不稳,面对满朝攻讦会做出什么反应,那可就不一定了。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步险招。
接下来就看大臣们和崇祯的反应了。
然而。
并没有。
大臣们提前准备的说辞失效,全都有点发懵,看着皇帝。
崇祯回过了神,确实有些气恼。
但其实崇祯的性情就是这样,喜欢直来直去,最恨别人骗他。
比如袁芷杉这件事,袁芷杉怎么死的崇祯其实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这背后的真相。
如果刚才张煊为自己进行辩解的话,即便理由充足,崇祯也肯定会不太相信,最后猜来猜去,从此对张煊失去信任。
但张煊直接承认说自己同情袁芷杉,一切就都理顺了,崇祯反倒是不那么生气了。
这也是张煊没料到的。
崇祯消气后,问说:“张煊,朕只问你,你除了同情袁芷杉外,到底有没有通敌之心?”
张煊道:“陛下,您应该知道,臣的兄长死于建奴之手,臣也亲手击毙了皇太极的弟弟多铎,彼此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即便全天下都通敌,臣也绝不可能通敌。”
好家伙。
崇祯一想,对啊!
刚才还真是被气糊涂了,张煊与皇太极有不共戴天之仇,怎么可能通敌呢。
瞬间又消气了不少。
张煊偷偷一看崇祯脸色,感觉气氛有点不太对啊,然后又悄悄看了看大臣们,大臣们也都没说话。
张煊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给他们机会,他们却不中用?”
他哪里知道,大臣们早被整的懵了,根本就还没想明白张煊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不明白张煊的目的,怎么攻击?
于是乎,就在所有人都熄火的时候,张煊再次一拜:“陛下,臣请陛下赦免袁芷杉,否则,臣愿辞去京营总督之职!”
好家伙。
张煊这样说,本来是想继续加码,好再次提醒大臣们攻击自己,然后他这样一说,大臣们反而更发懵了。
“什么情况?张大人是不是吃错药了?”
朝堂角落,官员们交头接耳开始议论。
只是议论声音太小,离远了根本听不清。
最后又都看向崇祯。
崇祯很郁闷。
张煊要辞官回辽东可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他越是辞官,崇祯反而越不愿意让他走。
“散朝!”
终于,就在满朝大臣和张煊的期待之中,崇祯无可奈何,直接宣布散朝,走了。
“这……”
出乎张煊的预料,也出乎大臣们的预料。
大臣们都看看张煊。
张煊也看了看他们。
事已至此,不管结果如何,这个仇算是结下了。
张煊尤其看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一眼,周延儒跟孙承宗有些关系,以前还算是自己人,却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牵头作用。
温体仁上次还说以后是自己人,张煊在山西还放了他女婿一马,结果这次也参与其中。
得,满朝大臣,都是卑鄙小人。
这样也好,以后真发生点什么事,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也不用对他们留情了。
“呵呵。”
跟他们没什么好说的,张煊轻笑一声,迈步也走了出去。
留下大臣们在原地发懵。
周延儒和温体仁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