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净尘悟禅
净尘见众人纷纷折花插瓶不禁感叹,
周敦颐的《爱莲说》个个都会念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玩尚且不可,更何忍伤之残之。
而世人之所以喜欢折花,又不过是,看到好东西就要拿回家,由我"独占独享”,这是除了伤害,又还有一个"贪”字在。
世人皆知,为了口腹之欲,已是杀生无数,这还算得是为了养一副臭皮囊的不得已。
若又为了耳目之娱,再来做伤害之事,这又于心何忍,一草一木皆有生生之意的。
从古到今,喜欢折花插瓶者多矣,大概个个都没有觉得这是一种伤害,反以为雅事,此种不自觉的残忍,又最是可怕。
人类对万物有意无意的伤害实在是太多了,哪是万物之灵,实乃万物之害,于此处人类正该警觉和忏悔才是。
,,
众人听到后,沉默不语,细细的想来,竟然吾出椫意。
净尘小师太感悟人生后,叹苍天有好生之德,之后便安排了妙音和翠莲只用每日修剪下来的梅枝去插瓶。并将妙不可言的禅意花瓶送给各位夫人和小姐。
经过此事之后,官家夫人和闺阁小姐们都更加喜欢净尘小师太。
净尘小师太也慢慢的悟出了自己独特的禅意插花。
按照她的话来说,"不求浮华之美,只求自然简洁,不求团簇众多,只求寥寥点睛”。
净尘小师太只用寥寥花枝,用山野花卉,野果,残枝,三两枝,以不改其自然生长形态,至于花瓶器皿之中,更添有自然野趣,完美的将花以禅揉合,与净尘师太一起在她的室内,插花,点茶,焚香,作画,更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真正的佛系"独抒性灵,天人合一”之道。
此时的花,也并非单纯的植物和花,而是禅意的表达,创造了静,雅,美,真,善。真的是禅意插花追求的精神境界,借花明志,寄怀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花的自然形态,渲染禅意的空间氛围,而禅的生命枯荣,能捕捉自然的真实瞬间,净尘小师太遵循这种原则,营造禅意插花的慢调生活,深受爱禅礼佛的官家夫人们喜爱。
而他们在与净尘小师太多次接触后,更是觉得这个小女孩恬静的,不争不抢,无问世事。
净尘小师太利用自己在异世所学的心理学,哲学,禅学,与各位官家夫人一起谈道悟禅,明心开悟,明心见性,无漏,无染。
甚至是在有人故意的谈到她与父亲白尚书的官司时,净尘小师太露出淡定的笑容,会说几句令人开悟解禅的修行之言,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总是要给你磨砺,让你变得坚强,遭遇坎坷的时候,我们或许情绪过,或者是容易感叹命运,或者是容易怨天尤人,或者是容易夸大不幸,但是,生活就是这样一场修行。”
"我们每个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当我们懂得了原谅,懂得了慈悲,那么,我们就以怀着安暖心情,在流年袅袅的红尘之中,食红尘烟火,赏人间百态,享岁月静好。”
"修行让我感悟人生,孽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和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和缺点。而是查看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人生是一种修行,无论怎样,我们都该坦然面对,相识而来,奈何,我和我父亲只能擦肩而过。这也是无缘分,我们修行之人,不可强求,一切皆随缘。"
不管慈光庵堂净尘小师太心中实际上是什么意思。但是,她在哪都是淡定的说出这样的话,让各位官家夫人回家了,学给了自己的老公听,说完了,都会感叹一句,"可见当时,白尚书家又是多么可恶,买凶杀人,杀母害子,如何逼迫,才能逼着急了她这样的一个可怜见的小孩子,才能逼着她去做"逼子告父”之事情。”
净尘小师太这样的禅意,修行的话题,也为杨家挽回了不少好名声,也慢慢的淡化了一些,皇帝对杨家的猜忌。
老太后听众多官家夫人说后,也逐渐对白家的庶女白玉娇的态度有所改变,不再如之前那样的喜欢。
林香儿所盘算着的白玉娇与宁王萧盛宁的亲事也慢慢的没有了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