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三国:帝略山河 > 第六章 五人杂谈

第六章 五人杂谈

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七世祖仁,从同郡戴德学,著《礼记》章句四十九篇,号曰“桥君学”。成帝时为大鸿胪。祖父基,广陵太守。父肃,东莱太守。

玄少为县功曹。后举孝廉,补洛阳左尉。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拜将作大匠。

桓帝末,鲜卑、南匈奴及高句骊嗣子伯固并畔,为寇钞,四府举玄为度辽将军,假黄钺。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岁余,拜尚书令。光和元年,迁太尉。

初,太祖、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周、曹乎!”

太祖遂投学于桥玄门下研习《礼记》、《尚书》。

----《九州春秋--桥玄传》

次日,曹操准备去找袁绍、周略。

谨兵书十三卷、束牢,置布囊中。悉整,呼家人备马,布囊就鞍,亦不使从者,单骑诣袁逢府而进。

袁府门前车水龙,京官、门生、故吏毕来谒见,递刺各候。门者敬迎:“曹君将进!”

曹操问道:“卿识我邪?”

门者道:“同吾家少君见过曹君!君速进也。”

入至二门,忙言来意,有家丁报知袁绍。曹操从之。袁绍自迎出二门,见其不将一从人相随,又夹书十数卷,忙上前接过书来往侧院自己书房去。

曹操笑道:“本初兄不问以书缘由,得非定此书乃为君观耶?”

“孟德犹喜戏言也。”袁绍笑道。

曹操念尚在何颙:“本初兄,何伯…”

“河伯娶妻,西门豹除巫,载之于《战国策》。其书甚诡道,贤弟还是少看为妙。”袁绍连忙岔开话题。

既至书室前辟静处,袁绍乃抑谓:“适才人众矣,内亦有三客。兹事不忙,后更议。”

曹操抚而坐客,见有三人座之

“周孟经君识也,此君孟德知晓乎?”袁绍即指大红衣者:“此贤兄乃廷尉崔公之子崔钧。”

曹操听是与父亲颇有交情的廷尉崔烈之子,已有亲近之感。又见人高马大,虎背腰,面红耳赤,目若朗星,有从头到足大红,带一股武气,更起慕羡慕,遂揖:“家父今大鸿胪,与令尊善。余亦久闻兄大名,只恨无缘相见。操有礼矣。”

崔烈忙还礼道:“曹孟德!哈哈!俺知君也,俺们得多亲近。”

诸人皆笑。

袁绍又引他语:“此贤弟姓许,名攸,字子远,与吾乡里也,然桥公门生。”

却见:许子远长不满一米七,挽髻方巾,衣白麻长衣,腰系玄布带,外罩白中透黄的氅衣,毫不出奇的装扮;脸上看,一对稀稀疏疏的肉梗子眉毛,小巧玲珑的元宝耳朵,瘪鼻子大厚嘴唇真是丑得出了奇,但生就一双又圆又亮的大眼睛,眼珠子滴溜溜乱转,透着一股灵光秀气。

许攸开口便道:“兄台可是司隶校尉府壁留妙笔、堂中溺琼浆、房上挑青瓦曹阿瞒?”

曹操愕然,心道:“彼何则知吾小字儿?此亦已矣,则我小时画,堂出秽溺、上房揭瓦之妄皆可知,亦奇矣!且儿好口舌,桥玄生果异。”

“正是在下,许子远口舌犀利!”

诸人入座,故言机熟矣。

崔钧亦善武,年亦最长,先开口:“列昆弟可得闻,会稽郡人反。会稽郡人许韶,乃一土狗尔,于鄞县旁扯起一军,自称‘阳明皇帝’。”

“哼!白日做梦。”袁绍冷笑道,“些许土鸡瓦狗尔,其何所出?欲为天子?人命天定,好好种地才是!发的什么狂呀?”

不知为何,他们这两句话极,听得旁边的周略和曹操皱了皱眉头,两人会意,讪笑之。

曹操想的是:他在谯县家乡多见穷人被欺,早有同情之意。更兼与夏侯惇、夏侯渊、秦邵交了朋友,早就没了门第之见。可毕竟自己是客,又与袁绍相交甚厚,不好说什么。

周略想的是:自古草莽出英豪,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你袁绍就被黄巾余孽这土鸡瓦狗袭扰烦死。

崔钧笑道:“诸君莫要小嘘!其人非无能也。”

“如何?”许攸问道。

崔钧两眼放光道:“乌合之众竟破官军。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