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喋血潇湘 > 第二章 第047节 烦乱青龙

第二章 第047节 烦乱青龙

谢印朝好说歹说总算糊弄过夫人杜氏了,他走出鸟石崖栈道绝壁后,没有去前面的聚会大堂,也不想去飞鹰崖后的密室,而是径直上乌石峰顶走去了。他想排解一下心中的烦闷,只想去山顶看一下,让山顶上的风吹平一下烦乱的思绪。

他确实不知道怎么跟夫人讲才好,谢鸿儒去第四军跟他们上湘北打仗的事,他自己也是不知情的。既然夫人同意了儿子去打仗,那就管他参加谁指挥的部队吧,难道去了你弟弟的部队鸿儒就会安全吗?再说帮会的收入现在已入不敷出了,可不愿在帮会干的弟兄要打发钱两,赵师爷又要资金搞他那些破防御,这些事总得要拿钱的吧,怎么这女人们把钱看得这么重呢?就知道管进不管出的。

还有就是咏莲妹子的伤势,腿伤倒是好得比较利索,脸上的伤痕可就没有办法遮了,多么俊俏的妹子啊,这破了相就太可惜了。老张又没敢回枫林渡,扔下女儿放在这里就不知所踪了,那飞鹰堂的事还要时常过问一下的。

就是红缨会这段时间也是十分繁乱的,省政府对这次大战没有过多避讳,连乡公所都铆足劲宣传抗日,什么决心誓死保卫湖南、抗战到底,节节抵抗、坚壁清野、焦土抗日等等等等。

这样的宣传有多少好处他谢印朝没有感觉得到,可带来的坏处他就有点受不了啦。

乡民们被这些宣传搞得人心惶惶,也没有多少心思搞农田生产了。现在是晚稻收割时节,政府又催促缴送军粮,村民们的心思远没有被政府的宣传而鼓动,倒是忙着为自己打算了。他们有的把刚熟的稻谷打完后,就偷偷摸摸地藏起来不少了。这里山多溶洞也多,各家要藏一点东西还是很容易的。

政府为了鼓动村民抗日,加大宣传力度说日本人很快就会打到这里来的。本意是要他们交出粮食支援抗战,可村民想得多一点的是,既然日本人会打到这里来,那就得多藏一些粮食,保证躲到山里后能熬上一段时间的。

村民们的这些搞法,谢印朝当然知道。但他这次没有配合政府,也不准帮会兄弟去抓那些藏粮食的村民,人家老百姓不也是为了活命嘛。既然政府都说日本人会打到这里来了,那他们不藏点粮食怎么活呢!

这乡公所也急得没有办法,谢大帮主不帮他们征粮的话,说他们在此处征不到一粒粮食也不为过的。就是他们把县里求来的大官来给谢印朝施压也没用。(因为他们青龙镇是土地肥沃之处,粮食的收成比其他地方的多。)这县里的官也知道谢印朝的威名,恐吓是没有意义的,只好跟他说一些同心抗日等场面上的话。可谢印朝反驳起来也有力度,他已大大小小捐过很多次物资款项了,那个聚会大堂里的锦旗就很能说明问题,安他不积极抗日的罪名是不行的。

再说他妻弟就在国军当军官,而且还在江西那边打仗,自己的独生子都跑到长沙打仗去了,这还不算为国尽忠了吗?!

这些老百姓又能怎样呢?你们政府老是打不退敌人,都让他们打到家门口了,那他们现在收藏一点粮食保证自己活命有什么嘛!

当然谢印朝也没有敢过分得罪县里的官员,还是许诺他会尽力地去筹措一点物资。不过他怕这个县官不好向上面交差,也跟他说了,如果真到了危急时刻,他们红缨会一定参加保护乡里的战斗,也能保证这片区域现在不会发生内乱。

他把政府的这些官员打发了后,这青龙坳的乡民知道了谢帮主在为他们着想,也怕他为难,反而主动地送来了一些粮食。等他准备把这些实在不易筹到的粮食送去县城的时候,这赵顺钦师爷却有了不同的意见。

他扣下了这几大车稻米,跑到议事堂给谢印朝提建议。说这些大米现在不能送过去,并列出了几个理由:其一、我们既然已经跟县衙说了没有多余的粮食,他们似乎也理解和接受了这个事实。现在你送这么多稻米过去,不但他们不会感激,只怕还以为我们在故意隐瞒。往近的说我们做了好却不能讨到好处,往远的说,他们会认为我们喜欢搞虚假的东西,以后你就不能再推却上面的滩派。那些挂在聚会大厅的锦旗也会没有意义了,这政府要募捐有的是理由,我们倾力相捐的效果未必会好。

其二、帮会兄弟对政府捐款也有很大的意见,由于你让那些想回去的弟兄可以领取钱物回家照顾家小,这样也走了一些人,帮会的财米也紧张了。现在红缨会的人心并不是很齐,当初鼎盛时来入伙的多少也是冲着我们帮会的名气,现在要他们跟着我们共患难就不是这回事了。

老兄弟和那些无家可归的人还要好留一点,但你说要他们在这里跟日本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