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 第32章

第32章

电视剧《走西口》走向失败的真相(三)

我先后于2009年1月12日、1月14日在博客上发表了《电视剧走向失败的真相》和《殷谦:〈走西口〉塑造的形象侮辱山西人》两篇杂文。随后就有媒体的报道,反响很大。昨日晚些时候,有位称是《走西口》导演李三林“助理”的人通过网络与我交流,针对性很强地指责我前两篇杂文中阐述的一些观点,令人费解的是他却以为我是受了某人的指使,蓄意的打击报复。那么,这位导演的“助理”为什么如此害怕甚至拒绝批评?这反映出的是何种怪异的心理?殷谦以为,这是因为李三林导演的这位“助理”缺乏基本的平等理念以及民主意识。在此我就不与这位不懂批评的人较真了,不懂批评的人当然惧怕批评,就会将批评误解为破坏性的行为,是舞着狼牙棒的搅局,是谁红跟谁急的妒嫉,显然,他就不懂得批评的功能和意义。实际上真正的批评是一种高尚的追求,也是一种严肃的态度,在写作上它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体裁,因为它是一种显示尊严的文化行为,只有那种大脑中没有平等、没有民主的概念的人才会将批评看成是一种报复泄愤的消极行为。

我为什么要指摘《走西口》这部电视剧是侮辱山西人?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太虚假,太轻薄,剧中所塑造的人物严格来说都没有反映出“走西口”的山西人的人文主义精神,从这一点就说明这部电视剧从积极意义上来看就是失败的。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拍《走西口》?倘若初衷就是想将这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拍成如《武林外传》那种小打小闹、一地鸡毛似的,只供观众茶余饭后聊以自娱的电视剧的话,那你就可以说殷谦是挑毛拣刺。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走西口》虽然不是历史正剧,但它是历史题材这一点不可否认。

在前两篇杂文中我提到本来侠肝义胆的田青亚似“奶油小生”,掳人勒赎的匪徒刘一刀竟然是“仁人义士”,傻里巴机的梁满囤不像是走西口的山西硬汉……这些个人的一些观点引起争议。有人说田青为什么就不能是个小白脸?刘一刀为什么就不能是仁人义士,难道梁满囤非得“胡子拉茬”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算是山西硬汉?这是电视剧又不是文学,就是为了娱乐,你又何必那么挑剔?问的好也说的好,好的我都一时无言可对了。影视作为艺术与文学一样影响着观众着的精神生活,难道影视艺术披上了娱乐的外套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就拿梁满囤和田青来说,刚开始还是一个单纯得像一碗清水的山西小伙子,转眼就被塑造成一个唯利是视,并且是个贪婪狡诈的小人。难道田青被塑造成一个儿女情长的奶油小生,这不是遗憾吗?刘一刀凭什么就可以被塑造成一个“仁人义士”?难道土匪猖獗不正是旧社会的黑暗吗?田青他们投身革命不正是为了寻找光明吗?试想,如果一部电视剧中都成了正面人物而无反面人物,那岂不是连最起码的审美意识都丧失了?那岂不是好坏不分,美丑无别了?由于影视艺术以其艺术性、形象性、大众性、快捷性等特征在教化或传播上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没有的优越性,所以要有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故事要可信严密,情节要准确细致,人物要传神逼肖,一部电视剧最终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